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发展(1)(4)
2013-10-02 01:14
导读:选题的广度要向全球扩展。 新闻内容全球化是电视新闻适应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
选题的广度要向全球扩展。
新闻内容全球化是电视新闻适应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江泽民总书记在1999年初召开的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对此作了深刻的阐述:“现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任何国家要加快发展,不开放不行,不与世界各国交往不行。要开放,要交往,中国需要全面了解世界,也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把新闻选题扩展到全球,既是因为电视新闻观众不仅想知道本地各方信息,也想了解左邻右舍信息、世界各地信息,同时又是与网络媒体竞争的需要。当前扩展电视新闻选题首先要努力将视角伸向省内各地、国内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使节目真正做到汇天下之精华。各电视台既要采取与区域外的台交流新闻、联播新闻、合办新闻等办法,又要派出记者到区域外甚至省外、国外采制节目。
选题的深度要向纵深开拓。
电视新闻选题拓展深度要依循以下的途径:
1.对突发性新闻的选题要考虑如何阐述其意义。
对突发性事件的电视新闻选题时在注重时效性的同时,要改变以往对事件缺乏全面深入了解的弊病,考虑如何对突发事件的前因后果,深挖其内在的原因,以事件为依托阐述其意义,预测其发展方向。
2.对正在发生的新闻的选题要考虑如何分析其背景。
对进行时态的电视新闻选题时要改变以往只局限于考虑报道事件的开端和结果,忽视新闻的背景,使新闻流于平淡无深度的弊病,考虑如何加强对新闻影响的分析,深化报道内容,引发人们深层次的思考。
3.对典型报道的选题要考虑如何解释其原因。
典型报道的选题过去往往只考虑报道其做法和所取得的成果。而没有在挖掘典型成功的深层次原因上下功夫。因此,我们在典型报道选题时应将着眼点放在原因的分析上,挖掘典型事件或人物的深层次因素,才能引导观众更好地理解典型。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对问题报道要考虑如何探讨和引导。
问题新闻的选题要从重大原则出发,选择重大的新闻事件;从紧迫原则出发,抓取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从适时原则出发,配合时势需要;从独特的原则出发,善于抓热点中的“冷门”;从本质原则出发,抓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本质的东西。
(三)歌颂性与批评性结合。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高唱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这是电视新闻选题时首先必须考虑的,但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舆论监督,搞好批评报道。一片“莺歌燕舞”,只报喜不报忧是违反唯物主义的。电视新闻选题要把歌颂性的题材与批评性的题材结合起来,从“度”与“量”两方面来斟酌。
当前,歌颂性的选题首先要考虑提高宣传效果。选题要报道社会新事物,追踪改革新进展,宣扬建设新成果,展示人物新风貌,反映实践新经验,揭示发展新规律;要讲求真实性,说真话,道真情;讲求适应性,适应公众的需要,适应时代的潮流;讲求生动性,有活生生的事实,有朴实形象的声画。
其次要考虑抓好精品典型。典型要来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能辐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不同群体。典型要不降标,不拨高,不图形式,见人见事见精神,具有浓厚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震撼人、感染人、净化人,具有示范、激励、鼓舞和引导作用。
批评性的选题首先要体现正确的立场。遵循反映真理、坚持真理的原则。包括观点符合客观实际,反映社会生活真相,坚持实事求是;主张有利于社会进步,特别是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立场站在国家民族利益一边,反映人民的要求,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尊严。批评一个单位、一个人、一件事,要有法律和政策依据,要从有利大局、有利工作出发,着眼于转化矛盾,促进发展,不是闹意气,图发泄,求轰动,更不是以个人好恶攻击不同意见者,不是以个人或少数人私利需要“曝光”来要挟,对付被批评者。其次要追寻正面结局。选题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批评监督,要有始有终,要告诉观众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达到“反面文章,正面收口”,不能一曝了之,半途终止。
共8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