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创新推动电视新闻改革发展(1)(6)

2013-10-02 01:14
导读:实现电视新闻编排组合式关键是加强对电视新闻采制的策划。 (三)实现新闻播出滚动式。 电视新闻播出滚动式是把重要新闻中的最新事实随着时间推移
  实现电视新闻编排组合式关键是加强对电视新闻采制的策划。
   (三)实现新闻播出滚动式。
  电视新闻播出滚动式是把重要新闻中的最新事实随着时间推移或变换不同角度连续不断地在不同时间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播出的形式。
  电视新闻播出实行滚动式,对重要新闻反复播放,而且或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角度报道,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也弥补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而且还增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以台湾电视公司1998年10月29日播出的新闻为例。在早晨7:00《第二晨间新闻》播出的9条消息中, 排在头条位置的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机长袁斌夫妇劫机飞到台北》;在12:30的《午安您好》栏目播出的12条新闻中,有关袁斌的新闻仍排在首位,标题是《袁斌夫妇收押禁见,频频表达留台心愿》,把重点放在被台湾当局监禁后袁斌的反应上;在19:00播出的《台视晚间新闻》的27条新闻中, 有关袁斌的最新报道继续排在头条,标题是《袁斌一度情绪失控,绝食抗议扬言自杀》,报道了事前对台湾当局有关劫机犯的法律惩处一无所知的袁斌在狱中的绝望表现,与早新闻中的有关报道形成对照和呼应。对同一事件的连续报道,使观众及时了解了新闻事件的最新动态,满足了其新闻欲,也有效地提高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近两年,省级台和市级台都陆续开发了早间、午间、联播、晚间新闻,个别台在晚间还播出整点新闻,为实行新闻播出滚动式创造了条件。但是,新闻播出却常常是“滚而不动”,缺乏最新信息的补充,缺乏不同角度的报道,有的时段的新闻节目甚至成为“拾遗补缺”式的节目,这种做法影响了新闻节目的整体质量,也造成了新闻时段的浪费,必须设法纠正。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四)实现新闻播报口语式。
  电视新闻播报口语式就是让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用通俗、口语、自然流畅、与生活语言相近似的语言来“说新闻”,而不是居高临下地播新闻。电视新闻播报口语式,不仅拉近了电视新闻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更易于观众去接受,而且还突出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表现了生活的原貌、原汁、原味。
  电视新闻播报口语式,要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淡化播音的作用。要用记者现场口播逐渐替代播音幕后配播,用记者型主持逐渐替代播音型主持,从而缩短新闻的制作时间,提高新闻的播出时效,让记者正直、善良、真诚的人格魅力打动观众,感染观众。一方面使观众对新闻内容,新闻分析感到确实可信,另一方面能通过记者的权威唤起观众的正义和责任、良知和感悟。
  电视新闻播报口语式,还要使电视新闻适应数字化的发展,适应广播电视多媒体信息宽带网络的发展。电视正由模拟式向数字式过渡。数字式电视的实现,使电视新闻传播者向受传者传递新闻信息的传播过程更加完整,而不是模拟式时期的没有反馈的残缺过程;受传者也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信息传播,变为主动地向原来的传播者索取自己需要的新闻信息,受传者向传播者提出自己的要求,受传者就转换成了传播者,电视新闻的传播者成了受传者,并按照接收到的需求信息提供反馈(电视新闻信息)。到时,新闻制作将更繁忙、复杂,同一新闻事件将制成不同的形式,如简讯、深度报道、述评等供观众选择;电视言论可能变成观众的咨询专家;因此,要淡化演播室的现场性,减弱基于单向传播需要出现主持人的作用。
   四、新闻运作创新
  电视新闻运作创新是电视新闻节目改革发展的支撑点。只有创新运作,才能从根本上创新节目、优化节目,提高节目的效益,发展和壮大电视新闻事业。否则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电视新闻的创新首先必须创新新闻运作,必须依靠电视新闻运作的创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创新电视新闻运作当前首先要实行四个转变:
   (一)变“记者时代”为“编辑时代”。
  目前,电视新闻的采制大都由记者“主导”,从选题、采访到写作,再到编辑基本上都由记者完成,编辑只是负责把记者的作品串连成节目。这种运作一是容易使新闻质量管理处于失控状态,遇上业务水平高的记者,有时能产生出类拔萃的报道;遇上业务水平低的记者,也可能出现平庸的报道,甚至还会出现有偿新闻。二是难以使新闻节目形成鲜明品牌特色,记者各自选题,采制方式各异,编辑东拼西凑,节目不容易形成整体风格。

共8页: 6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关于中国“地下电影”的文化解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