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1)(3)
2013-10-04 01:12
导读:第一,电视电影的产生来自电视台对电影节目的大量需求。以美国为例,60年代美国各电视网看到电视上放新电影对观众仍有很大的诱惑力,极高的收视率
第一,电视电影的产生来自电视台对电影节目的大量需求。以美国为例,60年代美国各电视网看到电视上放新电影对观众仍有很大的诱惑力,极高的收视率带来的高额利润刺激他们竟相在黄金时段推出电影剧场节目,这样就造成对电影的大量需求。但购买新影片价格太高,而且电影长度不等,在电视上播放起来很麻烦等问题,促使电视网产生了专门为电视拍摄电影的想法。1964年,美国环球电影公司为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制作了第一部电视电影《看他们怎么跑》。此后,美国电视网不断为自己拍摄电视电影在黄金时段播出,并保持了非常高的收视率。现在美国每年制作的电视电影在400多部。欧洲在70、80年代投拍电视电影的过程与美国大体相同,法国四台负责人就承认他们是效法美国的做法。不过法国政府为保护民族电影,对电视台播出法国电影有严格的比例规定,因而法国电视台为自己投拍电视电影显得更为重要。总之,欧美国家通过拍摄电视电影,使影视界人士认识到电影的未来必须建立在与电视业日益加强合作的基础上,因为两者之间是相互需要与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二,电视电影是小制作但更有活力。在美国与好莱坞上千万、上亿美元的大制作的影院电影相比,电视电影的投资只在100万到500万美元,因此他们尽量避免宏大的场面和高科技三维动画,而更注重电视电影的内容和文化品味的挖掘。如在电视电影中更多地反映重大历史、社会和
政治事件,以引起人们的思考;用真实的手法纪录下一些大案罪犯犯罪的过程并登出真人照片,以供老百姓协助警察破案。英国电视BBC四频道的第一任负责人戴卫罗思第一年上任,就用960万美元拍摄了20部电视电影。虽然投资不大,但专家评论英国在80年代拍摄的电视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英国新电影的气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三,大导演加盟电视电影制作。在欧洲许多大导演不拒细流,为电视台制作了很多电视电影。如波兰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曾表示,他是以同样严肃的态度对待电影观众和电视观众的。他拍摄的《十戒》就是电视电影,在波兰电视台播放时,第一集的收视率是52%,最后一集达到了64%。英国著名导演斯蒂芬•弗里尔斯就拍摄过26部电视电影,远远超过他拍摄的影院电影。他拍摄的《我美丽的洗衣店》曾为英国电影争得荣誉,就是一部电视电影。他说,他之所以选择把《我美丽的洗衣店》拍成电视电影,就是希望更多的观众能看到并讨论他的作品。美国的许多著名导演以是拍摄电视电影起步的,如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电视电影《决斗》。
第四,收视率高、效益好。电视电影在各国电视台的节目中一直是观众非常喜爱的节目,因此美国的许多电视台都是在黄金时间播放电视电影,从而保持了非常高的收视率。这不但给电视台带来极高的经济利润,也给电影界带来多方面的利益。
电视电影在我国也毫无例外地经历了相似的过程。电影频道开播的第三年就把建国以来拍摄的近3000部国产片(除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播的)几乎全播过了。尽管电影频道的收视率在中央电视台的八个频道中一直保持排行第2位,可是没有足够的国产电影供播放已经显而易见。这里的原因就是电影频道每年电影节目播出量很大,国家又对国产电影播出比例有严格规定(3:1),如果每年没有300-400部新电影制作出来,就不能满足电视观众的娱乐需求。为解决片源危机,1998年初提出拍摄电视电影以弥补电影片源不足的设想,并在下半年开始实施,1999年春节播出了我们的第一部电视电影《岁岁平安》。1999年电影频道用低成本投资拍摄了近100部电视电影。这些电视电影虽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但确实给电影频道的节目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从电视电影的发展进程,我们看到这是一个电视与电影互动的过程,即电视电影是在电影与电视相互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延伸、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电影界应从略显被动的状态变得更为主动一些。
共7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