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发展战略的观点谈电视电影(1)(6)
2013-10-04 01:12
导读:快捷是电视电影具有的独特的传媒特征。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迅速结构成片并播出,在观众中尽快引起讨论,是电视电影优越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地方。
快捷是电视电影具有的独特的传媒特征。对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迅速结构成片并播出,在观众中尽快引起讨论,是电视电影优越于电影和电视剧的地方。
第二,电视电影应以系列片和类型剧场方式追求品牌效应。中国的电视市场,电视剧的生存是靠广告来养活的,长片电视剧能拉来更多的广告,短片电视剧没有广告效应一般较难生存。电视电影属于短片,散播在电视上不会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制片商也会因为不宜收到好的经济效益而不愿对影片下工夫。在这种状态下,剧场化和系列片是电视电影的一个捷径。就电视观众分众化的观点来看,电视电影也应走剧场化的道路,以不同特点的节目吸引不同口味的观众,会收到更好的收视率。剧场设计必然涉及到类型片的问题,也不是电影所有的类型都适合电视电影的制作。在低成本的条件下,就要放弃投资大的故事设计和类型样式,而社会内容扎实,靠智慧和巧妙的故事构思的类型,如在题材类型上言情片、青春片较好,在样式类型上推理片、喜剧片、纪实片等更好。当然我国的电影类型片的发展是不成熟的,还要有一批人下功夫悉心研究类型片的制作规模。
电视电影的快餐定位即通俗化、时尚化、快捷化和系列片、剧场化定位,将给电视电影的市场运作带来便利和良好的经济效益。那么,电视电影的市场前景究竟如何呢?
电影入世后,并不意味着中国老百姓满足于对外国电影的观赏。中国人更希望看到反映中国现实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希望看到中国人拍出的贴近中国人感情、中国人生活的好影片。这是电视电影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首先的、最重要的基础。
在这个前提下,电视电影的市场前景可以归纳为一句话,电视电影将在多元化电影市场中独领风骚。高科技带来电影制作的革命,同时带来电影传播方式的革命。电影不再仅仅是影院放映,而是与各种新旧媒体共同传播,这就使电影市场变成了多层次、多元化的市场。这样电视、录象机、影碟机、互联网络等以往被看成是电影后开发的形式,已经逐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随着观众希望以更灵活、方便的方式观赏电影,电视、影碟的发行在电影的发行份额中比例越来越大,在许多时候也获得过出人意料的经济效益。有些影片仅影碟一项的发行就获得了几十万元的经济效益,有的影片在电影频道就卖到了75万元的价格。这样需要电影的对象就不仅是电影院,还有电视、多媒体电脑、互联网络等,供求关系更加宽泛了。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在这些电影放送媒体中,除影院外,大多数是小屏幕,这就使电视电影的发行更占优势,因为电视电影从制作之初就是为小屏幕设计,它的故事结构、类型样式都完全考虑到小屏幕放映的特性和观众收视习惯。一般来说,电视电影在小屏幕媒体上的发行会更便当,尤其是以系列片、类型剧场式的整体发行,更会收到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电视电影如果是用16毫米胶片拍摄的,还可以返回影院发行。未来的电影市场是电影院与多种媒体竞争并共处的市场,电影界应抓住电视电影这一新品种的时机,发展自己、积累实力,利用自己的优势占好位,与电视、互联网络等新旧媒体在下一轮的市场竞争中争取平分天下。何况电影频道是属于电影界的。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五、电视电影为中国电影积蓄人才实力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竞争,这已为人所共识。中国电影面对入世后的竞争,除了硬件上的准备外,还有软件的准备。这里的软件包括:人才、理念、信息。人才在软件准备中占第一重要的位置。中国电影从业人员有50万,但在创作队伍重要的成员编剧、导演中,有断代的现象,30多岁的年轻人还没有推上创作的第一线。郑洞天导演就对张艺谋现象提出过尖锐的见解:一个人在15年间一直努力成为一个国家电影的头号话题是值得钦佩的,但一个人在15年中一直占据一个国家电影的头号话题是电影的悲哀。电影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电影断代的观点绝不是杞人忧天。培养人才、推出人才是为中国电影积蓄人才实力,这也正是电视电影的己任和优势。
共7页: 6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