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电视剧批评模式的断想(1)(2)
2013-10-07 01:24
导读:电视剧从单本剧向连续剧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电视剧不断大众化的过程。 3.本文 理解电视剧本文要比文学作品难,文学作品里本文是指文本本身,本文和
电视剧从单本剧向连续剧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电视剧不断大众化的过程。
3.本文
理解电视剧本文要比文学作品难,文学作品里本文是指文本本身,本文和语境的互动是本文存在的价值所在。而电视剧的本文到底是剧本本身还是其他什么呢?我们的看法是将原著、剧本和电视上展示的动态画面合起来。弄清这个目的是为了说明在电视剧中,到底应该尊重原著精神,还是只保留原著的基本故事情节?因为剧本和原著的精神有时相差遥遥,《水浒》剧本和《水浒》的文学作品所反映的思想相差很远。我们这里提倡一种“历史的现实关照”的观点,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尊重史书里所传达的基本情节,不胡乱编造,如果把《红楼梦》拍成武打剧那观众是绝不能接受的;二,尊重观众价值取向并赋予历史剧现代意识。
二 电视剧批评与读者导向理论
现象学读者导向批评认为文学作品一方面产生于作者创造行为,同时也是一种物理的存在,作为一种存在,它使得作者的意向活动结束后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因此接受者有了重构的可能。其代表人物英伽登强调了作者的重要,同时更加注重文本和读者的能动作用。他认为在文本中,存在着许多“未定点”,“它在自身之内含有明显特性的空白,即各种不确定的领域。”这些“未定点”必须依靠读者加以想象补充,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实体,英伽登将这一过程称为“具体化”。在英伽登看来作品一旦写成便开始分裂,读者可以根据文本自由创造另一个世界。电视剧的形式存在多种因素,它的意图在创作中就呈现潜在的分离状态,因为它不是由一人承担;观众水平的巨大差异使得对于同一剧作的理解千差万别,并且观众层次不可能象文学绘画等艺术的读者那样相对集中,因此要使这个“视像造型”为主的艺术受到观众认可,它必须符合绝大部分观众口味。后来的接受
美学的两位代表人物尧斯和伊塞尔都受到了英伽登理论的影响,他们分别提出了“期待视野”和“填补空缺”的著名观点。尧斯的期待视野是指任何一个读者在阅读任何一部作品前,都处于一种期待的状态中。“一部文学作品,即使当它以新面孔出现时,也并不是某种出现在一个真空的全新事物。相反,它事先就通过宣言,公开的或秘密的信号,熟悉的特点含蓄的暗示使设计者倾向于非常特别的接受。它唤起对于已经读过东西的回忆;使读者形成某种特别的感情态度,并以其开头唤起对于其‘中间和结尾’的期待。”读者总是带着某种期待进入阅读。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在电视剧里,观众的“期待视野”最明显地表现在对电视演员的关注上,观众们对于电视演员的关注也影响到了电视批评上,现在的电视批评更多的是把焦点对准了某几个主要的演员身上,对一些演员来说,观众的期待值已经超过了他们所能承担的能力,但无论怎么说,观众带着情绪和期望看电视,这是好事。本身就说明了观众并不是仅仅为了简单“娱乐”一下自己,而是带着一种审判的眼光观看电视,也就是观众在对电视作出评价,在电视评论性
期刊上,我们常可以看到普通观众对某人的得奖提出质疑,并和许多学者的观点一致,因此不能低估观众,观众的期待和电视剧的展示之间总是存在差异,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而应该分析为何会出现差异?是否有别的因素?比如电视剧本身离观众太遥远,远离了大众情趣?或者是水平太低,满足不了大众情趣?
尧斯强调了阅读前期待值的重要性,伊塞尔则从文本自身特点考虑读者,强调“阅读过程”的重要,伊塞尔从理论上把读者提高到参与作品创作的地位。在他看来,“文学作品就有两个极点,我们称之为艺术极点和美学极点。所谓艺术极点是指作家创作的作品,所谓美学极点就是读者完成的实现过程。”对于电视剧来说,阅读的过程也很重要。有些电视剧的剧情观众早已熟知,但观众还是喜欢看,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因是:一,电视剧用与文学作品不同方式向观众展示了同一个故事,观众从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图像世界;图像世界更接近生活原貌,表达更直接,因而更容易被接受。二,观众需要的是阅读过程而不是已知的情节,观看使他们达到了比阅读更好的享受。三,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了解原来的文学作品或从中找出不同的东西。
共5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