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1)

2013-10-25 01:06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纪录片的娱乐化创作(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纪录片说到底是艺术,艺术是要给观众看的
    纪录片说到底是艺术,艺术是要给观众看的。当纪录片作者和部分DV爱好者把纪录片做得越来越纪实化的时候,他们发现纪录片的“可视性”非常重要。于是纪录片有没有“看点”,成为近年来业内人士议论的话题。也就是说纪录片好不好看,取决于节目中有没有好看的故事。有“看点”的故事,才会有“播点”;有“播点”,才会有“卖点”。那么怎样才能使节目好看呢?广大纪录片作者和DV爱好者在创作中发现,“纪录片的娱乐化”可以大大增加节目的“可视性”。
 
    人物本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这于选择被拍人物有很大关系。我们都知道,一部纪录片是否好看取决于很多因素:如故事情节、矛盾冲突、拍摄环境、画面构图、音乐音响、制作精良等。但是如果选拍的人物很有特性,很适合画面表现,或者被摄者很愿意在镜头前表现自己,那么这部纪录片一定好看。
连云港电视台拍摄的《安娜与“猴王”》,纪录的是一个在连云港工作的叫安娜的法国人,为了帮助中国申办奥运,并使“美猴王孙悟空”能够成为奥运吉祥物,整天拿着孙悟空模型,串街走巷进行宣传。最有“看点”的是,她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耍给群众看。很胖的外国女人,本来就于孙悟空毫不相干,当她硬把自己打扮成孙悟空模样的时候,观众自然会长时间捧腹大笑。在这部15分钟的纪录片中,更好看的还有安娜与一个耍猴人在一块玩耍的情节:猴子与主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猴子在主人身上爬上爬下很是自如。当安娜把猴子抱在自己怀里的时候,就很不是那种情况了。猴子一会拽安娜的衣服,一会拽安娜的头发,没有给安娜一点安静的时候。实际上是猴子在戏弄安娜……这部纪录片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被摄主人公——安娜的这个人物很有表演欲。只要摄像机对着她,她浑身上下就有看不完的趣味故事。
 
    故事情节具有娱乐性
 
    “纪录片要故事化”,这是我们每个纪录片人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于是广大纪录片人和DV爱好者,手拿摄像机,开始了长时间的跟踪纪录。有的节目要拍摄几个月,有的要拍摄一年,甚至两年三年……。可是如果你选择拍摄的故事具有一定的娱乐因素,那么你的纪录片就会在同等节目中,更具有可视性和竞争力了。所以娱乐化的纪录片于选材有很大关系。
 
    比如浙江卫视拍摄的《阮奶奶征婚》,表现的是安徽一位82岁的阮奶奶,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在全国选老伴的故事。广告刊登后,阮奶奶家几乎每天都有“有心人”来访。有70多岁的,有80多岁的,还有90岁的。这些“男士”带着不同的礼物,穿着不同年代的服装,怀着不同的心情来到阮奶奶家征婚。节目中出现的第一个征婚人,是个知识分子,一幅高贵的眼镜下透着稳重。而阮奶奶是直人快语,把自己以做咸菜卖为生的家境,和找老伴的条件,在见面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一股脑地说出来了。阮奶奶在相见另一位她认为“比较对心思”的“对象”的时候,则把话题转到了身体上,她向对方不止一次地表白自己身体如何如何好,每天能干多少多少活。最后阮奶奶相中了75岁、家住南京的李伯伯,而且当天就跟着“老李”去了南京……观众是在欢乐愉悦中观看这部15分钟的纪录片的,节目结束的时候观众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后期剪辑成娱乐化故事
 
    我们在制作故事化纪录片的时候,每个纪录片创作者和DV爱好者都想拍到好看的故事。可是有的时候,拍到的却是一些好看的故事“碎片”。这个时候就只有通过创作性的剪辑,形成娱乐化的故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辽宁电视台拍摄的《刘雁宝的故事》:里面的主人公不是人,而是一只被人从公共汽车上以300元的价格买回来的大雁。当农民黄丽杰把这只受伤的大雁报回家的时候,就给它起了个人类的名字“刘雁宝”。雁宝在农民家一天天长大,再也不愿意离开黄丽杰家。可是一只大雁,每天的活动就是吃食睡觉,再怎么拍也不会有多少故事,于是纪录片创作者就把摄像机对准了人与大雁之间的关系。几天过去了,摄像师拍到了大雁“迎接主人”、“与人亲嘴”、“展翅跳舞”、“与鹅结婚”等镜头。虽然这些画面都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作者在后期剪辑时,有意识地把这些好看的“碎片”,编辑成一组拟人化的很搞笑的情节,看后令人忍俊不止。现在,这只大雁与鹅“结婚”的鹅雁,已经繁殖了100多只。还有浙江电视台拍摄的《快乐的手工匠》,更是一部娱乐化的纪录片。片子的内容很简单,表现的是一群退休老人闲着没有事,用一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手工匠工具(补碗棒、磨刀剪、弹棉花、),来创作打击乐。虽然片子中的故事和情节显得很不连贯,但能看出作者把纪录下来的“片段”剪辑成了一个完整的“乐曲创作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展示了人间百态;而各种工具发出的各种古怪的声音,经过长时间的“磨合”,终于创作出了一部打击乐。在这中间我们看到了从没见过的手工匠工具,看到了为了“和曲”而走火入魔的老人,看到了一部“四不像”乐曲的整个诞生过程。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电影“殖民地”化四大征象批判(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