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托尼·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

2014-07-09 01:38
导读: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新左派评论》杂志的积极推动下,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文化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雷蒙德·威廉斯和《新左派评论》杂志的积极推动下,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关于文化领导权的理论被介绍到英国,在英国左翼学术界引起了影响广泛的“葛兰西转向”。葛兰西转向的实质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特别是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中将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心放到与文化领导权转型有关问题的研究和阐释上来。1990年,托尼·本尼特出版了他的重要著作《文学之外》,全面分析和评论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在建设文学理论方面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作为文化研究学者,托尼·本尼特与特里·伊格尔顿不同之处在于,托尼·本尼特认为,虽然不可能存在马克思主义美学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但并不排斥其他种类文学理论存在的可能性。托尼·本尼特指出,文学指称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化组织的表征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文本的意义,以及文本所产生的审美经验事实上被一系列历史的特定制度和话语所调节,这样定义文学,文学就会被看作一系列社会现实和社会实践的手段。从这个角度研究文学,就有可能建设一门崭新的文学理论,它既能把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历史地组织和维持的、文本在其中使用和发挥作用的场域来进行分析,又可以坚持文学的特殊性,不至于抛弃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关于文学性的丰硕理论。基于在特定的历史性的制度和话语的场域中研究和阐释文学文本的学术立场,在微观的层面,托尼·本尼特发展了关于文学接受的“阅读型构”理论,在宏观的和历史的层面,托尼·本尼特发展了不同于布尔迪厄的关于艺术制度的理论,这就是他关于文化的政府管理机制,即文学艺术等文化现象的意识形态机制复杂性的重要研究。在我看来,托尼·本尼特的这些研究卓有成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学艺术作为意识形态现象的研究,关于文化领导权问题的讨论借此得以具体化、实证化并且具有了学科发展的意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传统中,从雷蒙德·威廉斯和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中心的研究开始,就没有使用马克思主义色彩更为鲜明的“审美意识形态”概念,而选择了理论上较为中性的“文化”作为核心的概念。事实上,无论是路易·阿尔都塞、特里·伊格尔顿还是托尼·本尼特都曾经指出,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视野中,文化等于意识形态的概念。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理论发展过程中,除了特里·伊格尔顿1990年出版的以德国近现代美学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使用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概念以外,在英国学者对英国本土的大众文化现象的研究上,一直使用“文化研究”这样一个较为宽泛和模糊的概念,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在托尼·本尼特看来,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面对的“问题”和所依据的传统都不同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性美学,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更倾向于从经验性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中去寻找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问题,在这种经验性研究中,理论与工人阶级的日常生活实践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是英国马克思主义学者不同于德法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地方。“文化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范式的第二个优点也许就在于它的跨学科性和实证性。文化研究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方法论上吸取了社会学、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证方法,在学理的层面上比“审美意识形态”更具有实证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一个重要特性。然而,这两个方面的理由并不能逻辑地证明“审美意识形态”概念是错误的。在我看来,“文化研究”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自己的传统中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所展开的对马克思主义美学问题的一种研究,简单地说,也可以说是关于艺术与意识形态关系问题的一种研究路径和一种理论模式。在对康德式美学和自律性美学的批判、对大众文化和被压迫者文化的重视,在对文化领导权的重视等方面,我们都可以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坚持和发展。通过对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模式的分析,在总结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模式,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时无疑可以得到很多启示。
上一篇:贾樟柯的世界与中国的大转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