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4)
2014-07-09 01:38
导读:1. 博物馆的历史与理论,历史的记忆与表征的不同系统对建构特定的存在与行为方式所起的作用; 2. 文化管理的现代形式的发展史及理论,以及它们对在
1. 博物馆的历史与理论,历史的记忆与表征的不同系统对建构特定的存在与行为方式所起的作用;
2. 文化管理的现代形式的发展史及理论,以及它们对在不同的政权和群体语境中社会行为的形成所起的作用;
3. 对日常文化实践以及它们与当代阶级理论和文化政策发展所关注的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管理学(统治学)和民族志研究;
4. 文化分析形式上的发展,注重吸收科学研究和“政府性理论”(governmentality theory)的观点;
5. 社会理论与文化理论之间的关系。④
托尼·本尼特在《理论与自传的视角——为中国读者而写》这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英国文学批评中的伦理和社会良知的传统的结合是英国“文化研究”兴起的重要原因⑤。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坚持工人阶级和受压迫者的立场,在当代十分复杂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深入研究了大众文化与当代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关系,在对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托尼·本尼特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一是不墨守成规和理论教条,不是从文本出发而是从现实中的问题出发来开展自己的学术研究;二是积极而又有所选择地吸取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从而找到自己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新的理念、途径和方法;第三,高度重视学理的要求,虽然面对的是现实问题和现实经验,但始终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学理要求和内在逻辑层面去解决问题和推动学术上的发展。我想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和文学理论研究而言,对托尼·本尼特的译介也许是有所助益的。 【注释】
① [英]弗朗西斯·马尔赫恩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204页,刘向愚、陈永国、马海良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②⑤ 参见[英]托尼·本尼特:《文化与社会——托尼·本尼特自选集》,王杰、强东红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即出)。
③ RESRC主页:http: // 论语文学科的审美属性和人本属性
魏晋文学自然审美的生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