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一种表征,是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谈中国画就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艺术样式,而必须同中国的整体文化联系在一起。庄子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又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所表述的是以人的生命本身来体悟道的节奏。并从宇宙精神这一本质上来设定美。《列子》所载的九方皋相马,得其精,忘其粗,得其内而忘其外,专在马之神骏,自然不在牝牡骊黄之间。中国画讲写意,从“意”字上体会,就是写出心声。当然得意忘形并不等于不要形。如徐复观先生所言,“中国的文化精神,不离现象以言本体。中国的绘画,不离自然以言气韵”。只不过所侧重的是形上层面。即物象的精神本质。中国人把观赏画叫读画,更强调用心来读,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画最高目标。
关键词:“得意忘形”、中国画、绘画观
中国画一开始即体现出绘画的本质特征——画的不是外在的“物”而是内在的“理”。这是由中华民族特殊的视觉特征决定的。中华先民在原始采集活动中,对周围静物观察、比较、选择是基本的视觉过程。这是一种体道的艺术境界,宗白华先生对这种境界有过深刻描述: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从中国画的发展史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画一直在“道”中运行的结论。从这些过程中我们不难体味到中国画造型由记录形体观念到创造观念形象,再到反映文化进而创造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画并不是只靠题材或技巧之类“形而下”之论述所能理解的,这一特征同样表现在中国画的色彩观念上。色彩作为独立的“文化元素”而不是作为某些物体某种关系与某种感受被社会文化认同,黑、黄、红、青、白作为中国原始艺术中的基本色彩,最终形成了古老的“五色”原理,在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中,色彩成了最重要的社会标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