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师范学生写字兴趣及其培养
2015-02-22 01:07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谈幼儿师范学生写字兴趣及其培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幼师生写字教学实践中,幼师生在写字兴趣方面存在一定
摘要:幼师生写字教学实践中,幼师生在写字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搞好幼师生的写字教学,制定科学合理地写字教学计划,突出其精练性;提高认识,激发学书兴趣。
关键词: 幼儿师范;写字教学,兴趣培养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这种活动的心理特点。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具有兴趣时,他就把自己的注意经常集中和趋向于某种事物之上,同时对该事物产生一定的情感。
写字兴趣,则是个体对书写产生的一种认识倾向。我在对幼师生写字教学实践中,在批改和分析学生的作品以及心理特点时,发现幼师生在写字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体差异。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表现:
1、兴趣的中心:幼师生的各种兴趣指向什么,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对颜体感兴趣,有的学生对柳体或欧体接受较快,有的则追求赵体的秀丽潇洒,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有一个中心的兴趣。
2、兴趣的稳定性:有的幼师生对写字只有暂时的兴趣,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见异思迁,事过之后,兴趣就烟消云散。有的则具有稳定的兴趣,一旦对某种字体产生兴趣,就会深入钻研,锲而不舍。这种稳定的兴趣使其获取系统的写字知识,从而可能在书法上获得成功。
3、兴趣的广度: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大小或广阔程度而言。例如,有的幼师生对什么事都有兴趣,有的则兴趣的范围极其狭窄。学生中凡对写字感兴趣的,大多能广泛涉猎文学、
音乐、绘画、
舞蹈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而在书法上有创造性的提高。只有当广泛的兴趣与中心兴趣有机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习书品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兴趣的效能:兴趣产生后,所起作用的大小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的兴趣仅停留在期待和向往的状态中,不能使自己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满足兴趣,成为无效兴趣。而有的学生兴趣一旦产生,便成为强大的动力。他们虽不一定成为大书法家,但能自觉克服困难,善于寻求最佳习书方法,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科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兴趣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幼师生写字教育的关键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在中小学写字教育和业余书法教育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中小学这个年龄层次的学生能力一般不太强,学习的热情比较浮动,而业余学习则对学习缺乏必要的限制,没有兴趣,是难以坚持学习的。明代教育家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指出,对儿童教育要顺应“童子之情”要“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使之渐于礼仪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教”。幼师学生模仿力强,但对书法理论的理解能力较低,但他们对形式的捕捉、对造型有相当的基础,习惯于以绘画的眼光来看书法,在教学时间上也有一定的保证,每周一教时,但光靠课堂上的时间,作为训练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幼师一年级的写字教学过程中多搞直观教学法,以培养技巧训练为主,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长处,引导其了解技法理论体系及其审美要求,在教学时,还应强调其系统性,强调幼师生写字教育的体格和各侧面的必要性,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幼师生写字课的教学密度及其质量。作为教师,在写字教学中,要有能力启发诱导。比如,幼师一年级毛笔楷书教学时,在选贴上,可不必作强性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凭兴趣选择,基于此,自然也要求老师教学能力强,要能教各体。当然,激发兴趣并非迁就学生,只是把它作为教学的一个“催化剂”,不能因为学生的兴趣而打乱整体教学计划的安排和实施,有许多学生,由于对写字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兴趣也常在变。作为教师除了引导学生的兴趣之外,还有责任去帮助改造他们的兴趣,使之变成始终不渝的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写字兴趣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习书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