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毕业论文:艺术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与表达(1)

2015-05-22 01:10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毕业论文:艺术家对人和人性的关注与表达(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人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存在着种种个体存在
摘要:人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存在着种种个体存在和群体存在。哲学上存在一个关于人类的终极问题,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来?我们到哪里去?”。在找“我”的过程中,哲学上的各个流派百花齐放。于是我不禁联想到,作为一个艺术家,我们在关注“人”以及“人的本质”这一主题时,该如何入手呢?本文意在阐述作者本人在追寻人的本质的过程中所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感悟,结合前辈艺术家在创作中关注和表达“人”这一主题的各种角度——包括人个体和群体的生存状态、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等等等等,继而寻找自己在艺术创作中关于这一主题的定位。关键词:人性,艺术创作,个体和群体ABSTRACTThe Human Being is a very large system, in which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In philosophy there exists an ultimate question about Human Being. “Who we are, Where we are from, Where we are going to”. During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ourselves, it appears many several of genre fractions. And then I associate that how could I do when I am expressing the theme of “Human Being” as an Artist. This paper is going to elaborate some theory about “Human Nature” I learned before in reference to various kinds of angle--including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individuals and grou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 the Nature and the soc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others ”and so on, which senior artist used before about the topic of “Human Being”, I search for the position of expressing the theme of “Human Being” and ”Human Nature” during my creation.Key Words : Human Nature ,Art Creation , Individuals and Groups目录引言 ………………………………………………………………………………………… 4第一部分 从哲学的角度寻找所谓“人的本质”…………………………………………… 6 1.自我、本我和超我——弗洛伊德的人格“三我”结构 2.人的自我意识主体和无意识欲望——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 3.中国古代禅宗思想对人性的理解第二部分 艺术家对人性的关注和艺术创作中关于人性的表达 ……………………… 10 1.C.克洛斯(Chuck Close)照相写实主义 2.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     3.瑞士超存在主义雕塑大师——贾科梅蒂(Giacometti, Alberto,1901~1966) 4.德国表现主义版画家和雕塑家——凯绥·柯勒惠支(Katie Kollwitz )    5.抑郁的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 6.吉莉安 韦英 (Gillian Wearing)第三部分 由我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想到的 ………………………………………………. 14主要参考文献致谢引言 我经常喜欢坐在一个地方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抑或是观察着也同样安静坐在我周围的人,就那么安静的凝视着他们,打量着他们的着装,幻想着他们的生活。我像是一个偷窥者,偷窥着他们言谈和举止中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内心世界——高傲着或者谦逊着,善良着或者邪恶着……对于生活,无论是亢奋还是无奈、充满希望还是绝望,大部分人们总会执着的坚持着,哪怕现实真的有些许不尽人意。 幸福是件神秘的东西,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的逐渐提高,而我却越发的觉得小时候的存在于心中一直感动着自己的那种幸福感在逐渐减少,心里总是打着个疑问,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去看书,看很多跟人性和人的本质有关的书,却终究还是找不到答案。 张一兵教授在《不可能存在之真——拉康[1]哲学映像》[2]中曾提到:对中国人而言,生活从未像今天这样被剧烈的撕裂着。物化市场的境域中,生存已在理性之光的阴影中断为两截:一种是在这个沙漏般的人与物“最佳配置方式”的竞争世界中悬临于空中的“成功”人士,另一种则是跌落入沙漏底层的“弱势”众生。在第一种人那里,他会是开着宝马,拥着美人,银行户头上有无数金钱,甚至还揣着博士学位证书,并拥有众多令人羡慕的学术头衔和官品,在象征关系舞台的重重射灯打探之下,诗意的在着。而在第二种人那里,炫目灯光下功成名就的“他”成了“我”毕生不懈奋斗的镜像,这神话了的另一个“他”就应该是“我”。这种“他”对“我”的理想性自居,使十分赢弱无力的“我们”更加举步维艰,一次又一次,我们在泥泞的沙漏边缘攀爬,滑倒,再攀爬——一如加缪笔下那个荒谬而不屈的西西弗斯。“我”,永远向上推举着不断落下的存在巨石。 在这个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时代,城市里充满诱惑也布满荆棘,人们在欲望的泥沼里一时混乱了思维,为了无数种目标辛苦的努力着、奋斗着——金钱、豪宅、名车、无上的荣誉和崇高的社会地位,等等等等;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某种利益,人们之间互相伤害着,厮杀着,对大自然肆虐的残迫。于是,带着笑脸面具的我们慢慢的开始,冷漠,无情,自闭,不信任和缺乏安全感。我不禁摇头想问,难道,这一切,真的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吗? 人类现实科技空前发达,文明的毁灭却迫在眉睫;商品空前丰富,贫穷、疾病却依然困扰着人类;教育空前普及,学养尤其教养却难见进步。贪污腐败,尔虞我诈,浮躁虚荣,弄虚作假,“免而无耻”等等成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反之,廉洁奉公,诚实守信,踏实做事,“有耻且格”倒成了极其稀罕的奢侈物。 有些人或许把这些归咎于社会制度。我承认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造就成人,糟糕的制度会更加败坏人。然而,制度是取决于人的,没有善良高尚的人,良好的制度也建立不起来,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人,我们还是得首要的回到人的问题上来。 人性,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始终充斥在我的脑海中并打着疑问,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们到底该怎样生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佛曰:无欲则刚。 人之初,性本善。生命不应让欲望冲昏了头脑,扼杀了纯洁至上的本真。
上一篇:熊佛西:中国现代戏剧教育的丰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