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的联系与区别(1)
2016-08-16 01:04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的联系与区别(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审美和娱乐都可以给人带来愉悦,而且,这两种愉悦的呈现方式
审美和娱乐都可以给人带来愉悦,而且,这两种愉悦的呈现方式也极其相似——都以主体心身的快适作为标识,以兴高采烈、舒服陶醉、怡然自得等为具体表现形式。正因如此,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常把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混同起来,认为“美感即快感”。这种观念甚至在艺术创作领域也广有市场。我国当前艺术创作中“快感即美感”的创作风气的泛滥成灾,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证。如果任由这种观念蔓延,不但会使艺术创作的某些极端行为堂而皇之地进入神圣艺术的殿堂,而且也会误导人们对审美在人生命中的价值错误认识。为此,弄清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重新认识审美和娱乐活动的价值和清洁当前文艺创作中美感快感不分的不良现象,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的联系
美学研究、艺术研究以及
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其一,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都是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而且,从活动的最终效应看,两者都以主体的快乐作为主要追求目的,而且在快乐目的实现时,主体的心身都表现为一种兴奋、自由甚至陶醉、忘我的状态。其二,两种愉悦的获得都从感官对对象的接触开始,因此,外界事物的刺激,感官对刺激形成反应,最终引发主体心身的愉悦是它们共有的过程。可以说,这两种愉悦都是以感官感受为前提的,没有感官的直接参与,审美愉悦或娱乐性愉悦都不可能实现。其三,二者都离不开由主客体双方共同组织而成的某一特定条件,即能够让主体和客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特殊环境或氛围。在这个环境或氛围中,主客体既是环境或氛围的构成要素,同时还共同参与了存在于这个环境中的某种特殊性的活动,而主体所获得的愉悦,正是这种特殊性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结果。
正是上述几个共性的存在,使人们在对审美愉悦和娱乐性愉悦进行分辨时,很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从而导致彼此不分的错误。事实上,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是表层相似,实质迥异的两种完全不同愉悦形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十分明显。
二、审美愉悦与娱乐性愉悦的区别
首先,审美愉悦是美感的基本表现形式。而美感,从认识论讲,属于人的感性认识范畴。人类的审美活动不能离开感官的参与,而且,人类审美所借助的感官主要是视听,所以,美感有时又被人称为视听美感。视听美感的突出特点是,主体欣赏、观照对象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也不会占有对象或对对象造成伤害;美感产生时主体的愉悦是由观照对象的形式及形式引发的联想引起的,主体对对象进行审美观照时,不涉及利害和功利,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当人们进行审美实践时,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视听对象的虚象或实象身上,而对自身则无暇兼顾,是一种“忘我”状态。
而娱乐性活动则不同,它虽重视视听感官的参与,但同时更重视调动其他感官的参与,它不受制于审美活动时,主客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个规定,而可以让主体直接融入于客体之中;在注意力的分配方面,它也是对象和自身兼顾,而且对自身具体感官的是否快适非常在意,所以,娱乐性的愉悦带有很明显的功利性,即便有时候也有“忘我”现象的产生,却是有目的的投入的结果,所以它始终不能摆脱功利目的的成份,最多也只是非功利的美感愉悦和功利的生理快感愉悦相结合的产物。
其次,从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动机讲,审美实践追求的是非功利的审美享受,而娱乐活动追求的则是功利性的快乐,而审美享受的内涵远比娱乐快乐丰富得多。仅就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门类对美感和快感效果的追求而言,古典艺术因倾向于追求审美效果,所以,特别重视表现与视听有关的艺术元素,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获得“距离产生美”的艺术效果。因此,当人们欣赏古典艺术时,它给人带来的主要是视听美感享受。而现代、后现代艺术在表现艺术上则除了追求审美效果之外,更强调其娱乐性效果,这就不可避免地使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不仅要表现视听感官所能觉察到的元素,而且还要表现对其他感官生理快感刺激的元素,所以,现代、后现代艺术作品即便包涵非功利的成份,也决不会象古典艺术那样纯粹,它是非功利的美感与功利性的快感杂糅的混合体。这恰好正是娱乐性愉悦所特有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