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感知与对话——浅析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内在精(2)

2017-02-07 01:10
导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先民们从对自然的敬畏到与大自然产生亲和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亲和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源远流长。先民们从对自然的敬畏到与大自然产生亲和关系,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的体验,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很独特的。在农耕为主的生产背景中,人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对风调雨顺的期盼,使得先民们在对四时交替、气候变换格外敏感,逐渐形成了与环境和宇宙间的自然生命相互依存的文化心态,认为人的自然生命与宇宙万物的生命是协调、统一的,反映了人们在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关系,即“天人合一”的心态。[9]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而在天人关系上,主张人与自然的调和、协和、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深刻影响中国人的审美意识。“中国美学正是从‘天人合一’的生命情调中,即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中寻求美。在审美的层面上,人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而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10]

  就儒学而言,其“天人合一”是强调“主客合一”。但儒家所讲的“主客合一”,绝非主体与客体的消融与泯灭,而是在价值上,实现人与天、地的三者合一。例如《孟子》所讲的“尽心、知性、知天”,《中庸》在进一步发挥时所讲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通过对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而在价值上取法于天地,从而在价值上与天、地合一,这也就是儒家学者们常讲的天、地、人并列为“三极”,亦即“与天地参”。[11] 《周易》的“三才”观,将天、地、人相并。在天、地、人三者的关系中,人是天地造化的杰作,天生人,地养人。相对于天地而言,人在形体上何其渺小,但人可以取法天地的精神,“与天地合其德”,德配天地。在儒家看来,天地的精神主要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故天地的精神乃是“大公无私”;天地有生养万物之功,故天地的精神为“仁”,“仁”即“生生”之义。如果说“上帝”是西方人精神的终极来源,那么“天”(天地)则是中国人的精神价值来源。[12]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文化”,中国人对这个词的理解是“人文教化”,人参天地教化人文,反映了人对自然的积极回应与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观念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影响
  “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其成熟阶段也即“天人合一”思想的精髓部分便是达到真、善、美三者的价值统一。这也是中国人追求和欲达到的最高精神境界。我们的先民正是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寻找着规范,积极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其中自然也包括建筑艺术的创造活动。
  “天人合一”思想通过各种媒介,传播、灌输到中国人的意识之中,潜移默化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一种牢固的思想观念并指导着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说“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随着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和不断发展,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了“人化自然”与“自然人化”理论。“先秦哲人把上帝之天转变为自然之天,不但认为自然之天对人活动有一定影响,也更加重视人的活动对自然之天的作用。主张人应依靠自身的力量决定自己的命运。一方面,人应遵循自然法则,提高制天之术,则可胜天,否则天胜。另一方面,人的生存发展必须经过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途径,而自然的变化又由于人的改造而显出五光十色,日新月异上午面貌。人与自然的相胜相用,透漏出中国哲人‘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最早理论信息。”[13]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建筑是人的产物,而相对于人来说,又是自然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是“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产物。“人化”的结果是:一方面为人所用,一方面附加有人的意志。
  建筑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价值。其实用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了居所,解决了住的问题;其审美价值不仅在于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优美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同时,还激发了人们认识真理和改造外界的热情和信心,促进了人们改造自然、造福自身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实,建筑艺术本身就是人以美的规律和要求去作用和建构外界事物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融会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精华。
  借物言志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惯用手段。人们无论造物还是塑造艺术形象,大都反映一定的思想内涵,而思想内涵多是抽象概念,很难以恰当的可视形象来表现,于是人们便以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出了确立象征性形象和理想化处理等手段,以此实现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具体化。而这些都是以人与万物同体,要求天道变化与人之所望相符,天人之间运行互为发展的“天人合一”思想观念为基础的。飞檐、翘壁、

上一篇:浅谈室内居住空间设计对人的感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