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环境艺术设计历史论文

2017-04-25 01:08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环境艺术设计历史论文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毕业     近年来,境外建筑师频频在中国
毕业

    近年来,境外建筑师频频在中国中标从而直接参与到国内的建筑设计中来。这些具有国际水准的设计方案一方面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另一方面更激起大量中国本土设计师惊呼所谓“话语权的缺失”,还有相当一部分设计师,学者以及关心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民众都对这些方案颇为不满,认为它们不能反映中国特色,与中国实际不符
    从国内建筑核心期刊一直热烈倡导的“结合文脉,反映地域特色”或“历史内涵”的角度而言,这些中标方案除了“气派现代”之外,似乎与中国扯不上一点联系。可是实事求是的说,这些建筑所处的区域能找出一点儿联系中国历史,具有地方特色的影子吗?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风格已经塑造了中国绝大部分追求现代化的城市的面貌。中国的近现代化与西方不大一样,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否定的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更是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废墟之上。除了80年代发展的全新城市,如深圳,以外,中国大量的拆旧建新导致了大批有历史价值,有地域特色的建筑被摧毁。中国因建筑的现代化而毁灭文脉,毁灭地域特色。这与西方罗马,巴黎整个城市的完善保护传统建筑,历史遗留截然不同,也与日本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互不干扰,现代建筑深深融入传统内涵不同。在中国,精英知识分子们的要“文脉”,要“特色”的呐喊被经久不衰的欧陆风,追逐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潮流所栗灭。
在对待最近几年直接由国外建筑师设计的现代建筑时,中国人的心态倒是很像极端自信的法国人。但是法国境内的许多知名建筑设计都是由境外设计师完成的,而这些设计也总能引起生性高傲的法国人的阵阵骚动。当年,贝律铭在主持设计巴黎卢浮宫的扩建工程时,巴黎人以至整个法国都极力反对金字塔式的入口设计。法国<<费加罗报>>都长篇累牍的载文和漫画攻击这个设计。撇开其设计手法如何运用古典比例与传统暗合不说,大师的力作接受了时代的检验,该方案完成之后得到各界的高度评价,成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设计之一,最终也为法国人所接受。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国与法国一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对自己传统文化持自豪心态的人民,国内产生这种抵制国际潮流的情绪实乃正常。<另外,在现代建筑运动的发展过程之中,中国一直处于边缘化的状态,并且始终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现代主义以及现代主义以后的风格被视为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内部原因。〉然而正是因为强烈的民族情结,法国在建筑设计上对国际趋势相当冷淡。法国的建筑设计自现代主义一开始就明显落后于西欧其他国家,而只是沉浸在以反理性主义面貌出现的新艺术运动和装饰主义运动的传统式设计的浪漫与温情之中,并发展出一种显然与时代脱节的过分装饰的奢华的贵族气息的设计风格。由于缺乏建筑大师,法国许多重要的设计项目都交给了外国人设计,如引起广泛注意的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由高技派大师英国的罗杰斯(Rogers)与意大利的皮阿诺(Piano)合作设计的作品,巴黎著名的拉德芳斯区的规划与建筑也由外国人设计。在法国工作多年却长期未受到法国人应有重视的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是瑞士人。法国现在很少有达到国际高度的建筑师,现代建筑设计的历史中难见法国人踪影。
那么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目前国内建筑界热衷于研究中国的现代建筑史,从十大建筑到中国特征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总能找出大批有代表性的优秀建筑。而优秀的标准之一就是要反映民族风格,地域特色。而就在中国发展由十大建筑所引发起来的折中的古典主义的时候,西方已经开始出现反国际主义的苗头,并发展出以1966年文丘里(Venturi)发表《建筑的矛盾性与复杂性》为标志的后现代主义。中国在设计观念,设计手法依旧保守,落后的今天没有理由以民族特色甚至是文脉为借口拒绝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建筑设计所传递的信息:现代建筑首先应反映时代感,满足现时代的各种需求。国内大力提倡文脉主义,说到底就是文脉主义的设计观念也是80年代伴随着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建筑设计才为我们认识到的。中国的建筑毫无疑问要反映中国特色,而提倡文脉却不能抵制时代的潮流。在把握了文脉的实质(人与建筑,建筑与所在城市以及整个城市与其文化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反映时代需求当是首当其冲的要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要把握时代脉搏,接受各种新的建筑观念不仅仅要打破狭隘的民族心理障碍,更要提高民众的设计意识与审美观念。而这一点也是制造现代建筑良性发展的群众基础,而不至于知识分子们空头呐喊而粗俗建筑却广有市场。
    如黑格尔所说,建筑是艺术史的起点。说明建筑艺术是艺术领域的一个很重要的范畴,那么建筑设计也遵循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艺术作品的接受标志着艺术创作活动的终结,接受的实现需要创作者与欣赏者双方的共同努力。艺术接受者本身素养如何会对艺术作品的现实意义具有很大的反作用。整个国民设计素养的突出自然会对该国设计水平的繁荣产生侧推力。然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公众的思维一方面保守性很大,另一方面个体审美水平的相互发展差异也很大。这样,经常会产生公众对设计师精心设计,努力探索的设计作品不认可,不接受的情况。解构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在美国学习建筑并在此开业,而由于其解构主义的设计不能被美国社会充分认可,反而要寻求到欧洲深入发展。解构主义建筑设计由于其强烈的表现主义特征,形象怪异,不合常规,在整个以开放包容自居的欧美社会里也受到了相当的保留。就接受者对设计的反作用来说,因为整个国民对设计的重视程度高,思维开阔,西欧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意大利,西班牙却有着相当突出的设计水平。尤其是意大利一向以前卫激进的设计令世人侧目。早在1912年,意大利的前卫设计师就提出了未来主义的充满了高技术工业细节的城市与建筑预想。这种前瞻性的设计思想对以后的现代建筑及城市规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意大利设计领域的活跃正与其整个国民对设计的重视程度高,并把设计看作本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密不可分。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因此,国内要提高本民族的设计水平,活跃设计氛围,不仅仅是所谓精英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探索设计实践所能完成的,更需要大量的公众的参与热情。如克*亚历山大(C *Alexander)在《模式语言》中所表述的那样,要使一般人都能成为设计师。要在设计师的引导下,人人参与设计。做到设计师与大众的广泛交流。
    总之,有理由相信:在认清形势之后,面对新时代多元化发展的国际背景,在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下以及随着国民设计与审美素养的普及与提高,会出现广大中国建筑师所孜孜以求的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繁荣景象。

    上一篇:关于国共两次合作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