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2)

2013-06-10 01:04
导读:C.国际旅游创汇与商品贸易出口额的比较 1978- 1984 年间的世界旅游市场上, 世界国际旅游总收入占全球商品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一直稳定在5% - 5. 5%的水平(表

C.国际旅游创汇与商品贸易出口额的比较 
1978- 1984 年间的世界旅游市场上, 世界国际旅游总收入占全球商品出口贸易额的比例一直稳定在5% - 5. 5%的水平(表3)。1978 年, 中国对外开放时的国际旅游收入相对于中国商品出口额的比例只有2. 7% , 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 但上升的幅度大, 1984 年达4. 33% ,同1978 年相比增幅为1. 63% , 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增幅仅为0. 09%。
1985- 1992 年间, 全球的国际旅游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时期, 全球国际旅游收入相对于全球的商品出口贸易额的比重有明显快增趋势, 增幅达2. 19%。同期中国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长相对于商品出口贸易已无明显的超前态势, 比例增幅仅为0. 32% , 这反映了我国国际旅游业本身及其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存在许多深层的问题。

表3 中国国际旅游收入占商品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中国 2. 70 3. 29 3. 41 3. 57 3. 78 4. 23 4. 33 4. 57 4. 95
世界 5.30 5. 07 5. 14 5. 29 5. 39 5. 45 5. 39 6. 03 6. 64

年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中国 4. 72 4. 73 3. 54 3. 58 3. 95 4. 65 5. 10 6. 05 5. 87 6.75
世界 6. 91 7. 03 7. 10 7. 52 7. 58 8. 22 8. 10 7. 74 7. 74 7. 93
资料来源: 比重系笔者根据相关数据计算的结果

总体而论, 国际旅游业的收汇量同商品出口贸易总值相比是有限的, 然而简单地从总量的绝对数上进行二者创汇能力的比较是片面的。因为商品出口贸易行业的总体规模、总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与国际旅游业相比甚之又甚。如果将国际旅游创汇同商品出口贸易中的单项进行比较(即将国际旅游创汇插入到商品出口的排序中) , 或进行换汇成本及进口倾向的比较, 更能反映国际旅游创汇的真实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潜力
9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业持续高速增长,已超过石油、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发展潜力之大,目前还没有任何产业相匹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未来13年中,亚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将高出世界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的1倍,到亚太地区的游客将以每年7.6%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2.4人次。而中国可以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赢家。
此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将会给我国旅游贸易的发展提供许多难得的机遇。“入世”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商品、技术、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将更加方便顺畅,这无疑会大大促进我国国际旅游贸易的发展。旅游市场的开放意味着各种限制减少,这使旅游者、高级管理者的流动更加方便。国外竞争者的引入,将改善我国服务业的竞争格局,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国际国内旅游的各项费用,对国际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要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使我国的国际旅游贸易有一个大的发展,也使我国服务贸易上一个台阶。
4.我国加速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条件已成熟
    从硬环境方面看:(1)我国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管理经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2)相关产业发展很快,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先行条件。如我国涉外饭店数量已从1991年的2139个增加到1995年的3720个。我国航空事业也有了较大发展,民航航线从1985年的248条增加到1995年的780条,年增长速度为7.9%,民航航班从1985年的82个增长到1995年的139个,年增长速度为3.2%。民航飞机数量从1985年的404架增加到1995年的720架,年增长速度为8.5%,客运量从1985年的747万人增加到1995年的5117万人,年增长速度为21.2%。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软环境方面看:(1)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业符合我国经一部挖掘发展经济潜力的国情,产业关联度高,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就业成本低。到1996年底,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作为“九五”重点产业培植并将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环境。(2)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将进一步吸引外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具有优势,开发国际旅游业可以形成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比较
中国旅游资源具有类型丰富、知名度高的特点,对国外游客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使得各种自然风光非常丰富;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具有5000年悠久的历史,灿烂而独特的文化,积累了大量已开发和未开发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风民俗方面,中国拥有56个民族,各民族甚至不同地区的同一民族间都有许多不同的风情和习俗,拥有较大的神秘性和情趣。
比较而言,美国的旅游资源比较有优势的只有自然风光类和现代化休闲旅游类,但其旅游服务出口额仍位居世界第一。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特殊地位,使得在美国的商务活动较多,对美国的入境旅游有很大的带动。
1.中国的旅游资源位居世界第一
安全是旅游者非常重视的因素,世界上发生的战争、社会动乱、恐怖活动、飓风、地震、暴风雨、流行疾病等都使得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与世界各国间的关系发展良好,政局稳定,社会安定,人民友好,除个别地区偶尔出现自然灾害外,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越来越巩固,安全已经成为中国对国外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比较而言,美国的社会治安比较乱,比较大的问题是恐怖活动给游客带来的心理的担忧,是旅游欠安全的国家。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虽然有就业问题、种族问题等影响社会秩序,但对旅游业还不至于造成多大影响,因此是旅游比较安全的国家
2.中国是世界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旅游成本包括价格、时间和精力。我国人民币与美元、英镑、欧元等的兑换比率比较低,国内整体物价水平低,因而在中国旅游的价格很便宜。据统计,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者人均每天消费仅为156.84美元。旅游的时间和精力因素影响到游客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会较多考虑在一定的地域内。
分析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港澳台地区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客源地,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是中国第一和第二大外国客源国。全球旅游集中于欧美国家,而欧美国家在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中却不占有重要位置。发达国家的旅游成本比较高,但还是能吸引到很多游客,这说明价格只是国际旅游的一个影响因素,而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旅游本身是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享受型的消费,不是普及的或必需的。
3.中国旅游相关配套服务及设施发展很快
近年来,中国通讯、金融、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相关的配套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快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大的规模,达到了较高水平,覆盖到了中国绝大部分国际旅游资源,给入境旅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外,中国航空运力不断提升,铁路客运提速提质,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加快建设,交通工具的质量不断提高,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大交通问题得到了很大缓解。
中国旅游信息服务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除航空售票和酒店业广泛采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外,其它领域信息处理的自动化程度比较低。中国旅游景区的医疗救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卫生条件比较差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对于游客的满足程度显然是一个不利的影响因素。

(三)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特征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旅游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大幅上升, 旅游贸易进口增长明显高于出口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 从1985 年的1 5164 亿美元上升到2004 年的44 8188 亿美元, 年增长率在19个年头中有15个在两位数以上。但是, 其变化波动较大, 受政治风波和“非典”疫情影响, 1989 年和2003 年分别负增长21%和9% , 其他年份均为正增长, 1992 年增长幅度曾高达93% ,2004 年增长幅度也达到38 %,是统计期内的第三峰值年。
  在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方面,1985年出口额为1 2150亿美元,1995年8 7130亿美元, 2004年为25 713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近20倍; 而在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方面, 1985 年进口额为3114亿美元,1995 年为3 6188亿美元, 2004 年为19 1149 亿美元, 20年间增长了约60倍,明显快于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的增长。
2.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国际收支中的主要项目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经常项目活动是我国对外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近十几年来, 经常项目规模占我国对外经济金融活动总规模的比例为67 % ~80 % , 其中, 服务贸易规模占经常项目规模的比例为10%~14 % , 1997 年后, 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
在上述趋势中, 包括来华和出国旅游活动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构成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需要指出的是, 1996 年以前服务贸易规模的数据采自同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非贸易往来收支项目。如要将其转换成1997 年以后的国际可比口径指标, 还需扣减投资收入等收支项目。
3.旅游服务贸易收支顺差,对减少服务贸易总体逆差贡献明显
二十年间, 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一直呈现顺差状态, 即来华旅游收汇大于出国旅游用汇。1994 年1月1 日, 我国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人民币大幅度贬值, 当年旅游服务贸易顺差额比1993 年增长了1127倍, 一举超过40 亿美元大关,并且将顺差额一直保持在30 亿美元以上的水平( 2003 年除外) ,2004 年达到6 5190 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从1992 年以后, 我国服务贸易项目年年逆差,逆差额平均在70 亿美元左右, 个别年份高达178166 亿美元。究其原因, 是包括运输、通讯、建筑、保险、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各种商业服务(咨询、广告和其他) 、个人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政府服务等非旅游的其他服务贸易项目, 年年呈逆差之势(通讯、建筑、金融、计算机、广告、政府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在一些年份是顺差),且逆差额还有扩大倾向(王潼, 2004) 。而诸多统计数字表明,正是旅游服务贸易长期的顺差有力缓解了我国服务贸易总体逆差的局面。

三、 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全球的旅游业在今后的10- 20 年间, 将进入深刻变革的时代, 面临各种挑战, 例如: 低增长率(据预测1995- 200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年增长率为4. 4% , 2000- 2010 年为3. 55%) ;目的地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 信息传媒的大众化、现代化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和旅行的了解和选择性增强, 旅游产品价格和质量之间的吻合度要求愈来愈高; 各目的地在世界国际旅游市场上占有率分散化、格局多元化等。随着我国海外客源市场趋向定型, 新兴市场冲击波的消退, 我国国际旅游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旅游环境不尽如人意
旅游环境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法律环境,这三种环境都是旅游资源,应并重开发。如今,大家都认准了旅游是投资少、见效快、就业广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国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旅游作为重点产业来抓,有的一个省就设了40个旅游开发区。比如神秘的西双版纳是我国宝贵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极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风景区,但近十几年的毁林开荒,伐木取薪,使森林面积急剧下降,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现在已降到临界限。一些官员为在本人任期内出政绩,不顾破坏和污染环境的后果,搞旅游资源的掠夺性砍伐、文化遗产的人为破坏,对中国人均有限的资源浪费更是雪上加霜。此外,据对中国42处风景名胜旅游景点的调查,其中31处存在严重的旅游垃圾污染问题,占被调查总数的73.8%;污染比较严重的有4处,只有8处的环境破坏与污染较轻,仅占被调查总数的19.05% #&- 。人们对于同属旅游环境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旅游开发中,比起自然资源来,对游客的影响往往更加认识不足。破坏社会环境也是破坏旅游资源的道理还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还有,法律环境也有待改善。一国旅游环境中种种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自然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心理的因素,但其中起决定作用是法律因素,因为上述各种因素,主要是通过一定法律体制和法律规定,对外国旅游者和旅游服务贸易投资者直接予以影响。

(二)缺乏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
旅游业实际上是跨国性的行业。只有消除国际旅游的障碍,保证国际旅游人数增加才能为国家赚取经济发展所需的外汇。而优质、高效、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又是保证国际旅游者重复消费的重要条件。而中国目前正缺乏这种国际标准化的旅游服务,例如,签证手续烦琐、海关和边检的效率低下、兑币地点少等。另外,就是旅行社市场较为混乱。比如,无序竞争中的竞相压价、高额回扣、价格欺诈、非法经营、违规经营、违规操作;服务贸易方面的“降格服务”等。

(三)缺少对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保护
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更不等于旅游业。开发旅游业必须树立旅游产品的观念,而旅游产品是由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方面有机组成的综合体。不注重旅游资源向旅游产品的转化,旅游业就不可能有持续发展。例如自然景观,国家认定的风景名胜区512处,只重视开发使用,而不注意管理保护。

(四)旅游商品供应存在问题多多
国际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收入的40 – 50%,香港高达60%,我国大陆这一比例平均为20%,1997年也仅达20.2%。旅游是一种异地的精神和物质的享受活动,而购物则是旅游过程中的延伸和旅游感受的物化,这就要求旅游商品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纪念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收藏性等特色,至少具备一项,兼有多项更佳。而我国的旅游商品样式陈旧,品种单一;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缺少地方特色,市场趋于雷同;商品文化含量、艺术品味不高,等等。

(五)旅游业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这里所指的素质:一是队伍素质;二是产业素质,包括景点建设,商品开发,旅游规则,产业格局,市场网络,企业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等等。如果不提高,将无法经营好经济全球化的国际旅游。

共4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