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4)

2013-06-10 01:04
导读:(三)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德勒斯德尔曾说,3年前亚太地区几乎无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国际旅游营销,而今天国际互联
(三) 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
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PATA)德勒斯德尔曾说,3年前亚太地区几乎无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国际旅游营销,而今天国际互联网成为传播信息和营销的重要手段。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在互联网上没有网页的旅游商将无法生存。

(四) 主动出击,开拓海外市场
PATA交易会是国际旅游市场营销的极好场所。中国自1994年首次参加PATA活动以来,增强了营销意识,开拓了销售渠道。今后应组织更多的旅游商参加3/0/ 的各项活动,以增加销售机会,开辟新的市场。国际旅游服务竞争首先是国家形象的竞争、国家实力的竞争。中国目前的国际旅游促销费一年只有数百万元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促销方面还必须加大投入。

(五) 以建立共同市场为目标,以资产重组为导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
通过强强联手、编队起航、兵团作战,形成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创造一批国际名牌,从而打好中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基础。

(六) 加快旅游人才的培养
旅游的发展和进一步开放,对旅游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旅游不仅需要一支在理论知识、外语运用和服务技能上达到相当水平的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同时还需要大批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懂得现代旅游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熟悉国际旅游和善于旅游宣传促销的管理人才,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提高服务质量。

(七) 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提高认识,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资源,必须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相协调;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旅游业;完善政策法规。

(八) 丰富旅游商品的供应
这除了各个旅游景点的努力外,国家可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如借鉴国外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经验,出境时实行购物退税。在特色产品的开发、产销上予以一定的资金支持。

(九)加强宣传和营销工作,开发多元化旅游客源市场
在对中国各种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中,应加强树立全面客观的中国形象。总体来看,美国、日本、法国、西班牙、英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是相对比较停滞的,而中国的发展是迅速的。因此在强化原有优势资源选出推广的同时,也应对中国的现代化旅游资源进行强有力的宣传。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游客比较偏好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产和民风民俗旅游资源,而发展中国家游客较偏好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化旅游资源。

(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
实践证明,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政府主导与市场结合是有效的,在发展旅游服务出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加强政府与企业各界的联动。
政府能够更加关注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应通过政府的干预建立公平有序的旅游市场秩序,为企业的竞争提供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维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在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调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旅游可持续发展、旅游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整体形象推广宣传和市场环境优化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当代国际服务贸易新特点及发展趋势》《社区与港澳经济》,1998 年第4 期。
〔2〕《浅谈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现代经济探讨》,2001 年第12 期。责任编辑:金振 苏。
〔3〕《中国旅游服务出口国际竞争力探析》,《中国经贸》,2006 年11月1日版。
〔4〕《加速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国际贸易问题》,1997 年第11期。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5〕《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年的国际收支分析》《国际贸易》,2006 年第10 期。责任编辑:李自满。
〔6〕《中国国际旅游业与国际贸易比较研究》,《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6卷(1998)第3期。
〔7〕《论国际旅游竞争力》,《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年第4期。责任编辑:毕开风。
〔8〕《评国际竞争力理论》,《经济学动态》,赵先进,1997年第11期。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创新模式(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