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1)(3)
2013-06-10 01:04
导读:(六)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结构不协调 按WTO 的统计口径, 1996 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次占全球的4. 4% , 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球的2. 48%; 美国1996 年旅游人次占全球的
(六)国际旅游业的发展结构不协调
按WTO 的统计口径, 1996 年我国国际旅游人次占全球的4. 4% , 旅游外汇收入占全球的2. 48%; 美国1996 年旅游人次占全球的7. 56% , 但旅游外汇收入643. 73 亿美元, 占世界的15. 22% , 居世界第一位。美国同中国人均旅游收汇量相差悬殊, 反映了我国国际旅游经济效益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1.我国国际旅游产品结构单一
观光型产品比重大, 非观光型产品比重小; 旅游产品设计和组织上, 团体旅游产品比重高, 散客比重低等严重阻碍了我国国际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2.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
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 其中旅游购物品的销售收入占整体旅游收入的比重从80 年代以
来逐渐下降, 不仅低于全球的平均水平, 而且越过30% 的“警戒线”。
3. 国际旅游企业分散化
世界假日酒店集团和招待业特许经营系统(HFS) 等国际饭店联号, 美国运通公司在国际旅游公司等世界旅游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目前仍未有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旅游企业集团。
四、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 扩大旅游开放,更加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
旅游业要有较大的发展,除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内在的措施外,最根本的是要大量投入资金。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还要依据.GATS的规定,逐步开放旅行社市场。
(二) 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国际旅游业实现粗放型增长向效益型发展的转变
要提高我国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必须实现经济效益由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此应做好如下三点:
1.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化
要改善我国旅游产品结构, 一方面应以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国际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 努力开创新产品; 另一方面建立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销售体系, 适应散客市场发展的需要; 再次建立正常的旅游产品升级换代机制, 在总体上使我国旅游产品结构与旅游市场需求结构趋于一致。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2.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
要使旅游消费结构合理化应做到: 努力研制开发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 提高档次、质量、增加品种;增设销售网点, 特别是应考虑免税店的增设数量和地域分布, 完善国际旅游者的购物退税制度。旅游购物品的研制, 开发、销售不但完善了消费结构, 提高了经济效益, 而且促进我国一批古老, 濒临消亡的民族手工业的恢复和振兴, 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增加就业渠道, 填补我国商品出口在某些方面的空白, 促进商品出口贸易的大发展。
3.国际旅游企业集团化
集团化经营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旅游活动是跨地区、国界、行业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更有必要建立旅游企业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横向联合。为此必须大力支持、扶植建立我国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对外能够与国际旅游大企业较量, 对内发挥引导、规范市场的作用, 从而真正做到提高中国国际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