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慰安妇”问题的解决途径律毕业论文(2)
2013-05-23 01:29
导读:[4] 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东京审判[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5] 法学 教材编辑部《国际法资料选编》编写组.国际法资料选编[Z].法律出版社,1982. [6] 日
[4] 余先予,何勤华,蔡东丽.东京审判[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5]
法学教材编辑部《国际法资料选编》编写组.国际法资料选编[Z].法律出版社,1982.
[6] 日本
国际法学会.国际法辞典[Z].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
[7] 朱晓青.国际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8] 于稳立.关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的思考[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9(3).
[9] 袁成毅.国际法视野中的战争赔偿及历史演变[J].浙江社会科学,2007,(3).
[10] 刑爱芬,李天志.战争赔偿与民间赔偿——兼论日军遗华
化学武器诉讼案及其前景[J]. 国际论坛,2007,9(1).
[11] 步平.慰安妇问题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J].抗日战争研究,2000,(2).
[12] 王剑华.论对日索取民间战争赔偿的出路和意义[J].唐都学刊,2006,22(3).
[13] 李运祥,孟国祥.日本逃避对华战争赔偿责任的历史与现实[J].
武汉大学学报,2003,56(4).
[14] 金子道熊.日本的战争赔偿责任不容推卸[J].
国际政治研究,1996,(1).
[15] 南香红,黄文炜.中国公民有权请求战争赔偿么[N].南方周末,2007.
[16] 步平. 关于“跨国诉讼”——中日民间战争赔偿诉讼评述[J]. 抗日战争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