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6] 曾隆兴:《现代损害赔偿法论》第561-562页,1998年11月修订第三版。
[17] 王泽鉴:《民法判例与学理研究》第一册第328-329页,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第一版。
[18] 王泽鉴:《民法判例与学理研究》第一册第367页,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第一版。
[19] 黄松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第41页,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20] 德国民法第二七八规定:“债务人就其法定代理人及为其履行债务之使用人之过失应与自己过失,负同一范围之责任”。第二七八条应如何准用,判例学说见解互异,尚无定论,此为德国民法上数十年争论未已之重要问题之一,但德国司法实践中多持该立场。详见[德]迪特尔. 梅迪库斯著《德国债法总论》第518-520页 杜景林、卢谌 译 法律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21]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第79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2] [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德国债法总论》 第521页 杜景林、卢谌 译 法律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2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第79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24] [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焦美华译,张新宝校,第673页,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5] [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第657页。
[26] 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修订版),353页;杨立新:《侵权法论》(上),第343-344页;朱卫国:《过失相抵论》,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总第4卷),第437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
[27] 史尚宽《债法总论》,第30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
[28] 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 新订一版 第22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29]曾隆兴:《现代损害赔偿法论》第572-573页。1998年11月修订第三版。
[30]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第263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3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第4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32]黄松有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第46-47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1月版。
[33] 李薇:《日本机动车事故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第217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转引自程啸:《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相抵制度》。
中国大学排名
参考资料:
1、《过失相抵论》,朱卫国著,载梁慧星主编:《民事法论丛》(第四卷),法律出版社1996年2月第一版。
2、《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德]克里斯蒂安?冯?巴尔著,焦美华译,张新宝校,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损害赔偿法原理》,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4、、《债法总论》,史尚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5、《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 新订一版,邱聪智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6、《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相抵制度》, 程啸著,原文发表在许章润主编:《清华法学》(总第6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转引自“学说连线” 2005-7-11
7、《私法上人格权之保护》,龙显铭编著,台湾中华书局印行1958年2月版。
8、《现代损害赔偿法论》,曾隆兴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9、《民法判例与学理研究》第一册,王泽鉴著,中国政法大学1998年第一版。
10、《德国债法总论》,[德]迪特尔.梅迪库斯著,杜景林、卢谌 译 法律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
11、《中国侵权行为法》,张新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8月第一版。
12、《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黄松有主编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编著,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