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其它活动的关系(2)
2015-02-28 01:14
导读:一种是分解组成关系。前面划分出的每类活动分解为很多小活动,这些小活动往往又可以再组成一些活动,就是分解组成关系。肢体活动就可以分解成手、
一种是分解组成关系。前面划分出的每类活动分解为很多小活动,这些小活动往往又可以再组成一些活动,就是分解组成关系。肢体活动就可以分解成手、臂、腕、肘、颈、腰、胯、膝、脚腕等等一些肌肉和关节的动作。这些部位的活动又可以按同时、顺序、交叉进行的方式组成一套肢体活动。例如,跑步就是四肢的诸活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套活动。再例如,跳一种舞就是四肢和腰的诸活动按一定顺序组成的一套活动。思维也可以分解成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演绎和归纳)、抽象等思维操作,还可以分成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这些分解后的思维操作可以按不同顺序,组成成套的思维活动,组成具体的思维方式或更具体的对某对象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分解组成关系。
一种是分解配合关系。在一类活动分解为很多种小活动后,这些活动有时不能组成,只能互相配合。例如感觉活动可以分解为视觉、听觉、触觉、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种活动。这些种感觉相互间是配合活动的,而不能相互组成一套感觉活动。再例如从记忆中分解出的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永久记忆也是分解并列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组成一套记忆活动。
还有一种是分解顺序关系。例如记忆可以分成识记、回忆、再识三种操作,它们需要先完成识记,再进行再识或回忆。分解后的活动之间有一定的顺序。
再有一种分解层次关系。例如需要活动、情感活动就可以按由低级到高级分成很多层次,分解后的各种活动有水平高低不同的层次关系。
5、抽象向上关系。向上关系中有上述各大类活动之间的组成和上述活动分解出的各种活动、分解又组合的活动跨类的组成。其中又有抽象向上关系和具体向上关系之分。先介绍抽象向上的关系。
中国大学排名
一种是串联关系。组成后的活动是甲活动作用于乙活动后产生的活动。例如培养习惯是一种活动,被培养的又是一种活动。其组成的活动是培养习惯这种活动作用于某具体活动后产生的活动。用具体例子说,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是培养习惯的活动作用于早睡早起的活动,结果产生“培养早睡早起的习惯”的活动。培养习惯的活动与早睡早起的活动的关系就是活动的串联。串联关系不能反向进行。
一种是自反关系。就是活动作用于自己。例如意识对意识的控制(即意志活动),是意识这种活动作用于自身形成一种活动。再例如学习对学习的作用(如学习学习方法)、记忆对记忆的作用(如对记忆方法的记忆)、情感对情感的作用(用感情表达对对感情需求的满足,如对安慰的感谢)。都是活动的自反关系形成新的活动。
在我们研究学习理论时,发现甚至培养习惯的活动、训练熟练的活动也可以有自反关系,它们自反后,分别出现“培养自动培养习惯的习惯”和“训练自动训练熟练的熟练”。以培养习惯的自反为例,就是如果你进行每种活动时都注意把它培养成习惯,培养习惯的活动进行次数多了,就会产生培养习惯的习惯,这种习惯产生后,再进行一种活动时,你不用再注意培养这种活动成为习惯,培养习惯的习惯会自动地使你把这种活动培养成习惯。
活动间还有相互作用关系。它表现为甲活动可以作用于乙活动,乙活动又反过来作用于甲活动。具有相互作用关系的活动有时会产生相互促进现象,甲活动的发展促进乙活动的发展,乙反过来又促进甲的再发展。例如,思维和记忆可以相互作用。记忆作用于思维是由于思维要依赖记忆提供的资料和思维方法;思维作用于记忆,是由于记忆要依靠思维帮助加强记忆和改进记忆方法。记忆的发展会促进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记忆的发展,形成相互促进。综合活动也会与组成它的活动发生相互作用。如,言语、思维、感觉、记忆、意识、意志、需要、情感、肢体活动都是参与学习活动的活动,它们都可以作用于学习,学习也都可以作用于它们,形成相互促进现象。如,记忆促进学习,学习(包括对记忆方法的学习)又促进记忆,形成相互促进。思维促进学习,学习(包括对思维的学习)也促进思维,形成相互促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