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礼仪问答写卷》 伦理思想 历史地
2013-06-25 01:21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文关键词:《礼仪问答写卷》 伦理思想 历史地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论文关键词:《礼仪问答写卷》 伦理思想 历史地位 论
论文关键词:《礼仪问答写卷》 伦理思想 历史地位
论文摘要:本文介绍《礼仪问答写卷》成书的历史背景,阐述《礼仪问答写卷》中关于立身修德、为政为主、择妻尊妻、孝亲和家、养子教子、交友处事、知足致富等伦理思想。《礼仪问答写卷》直接影响了后世的藏族传统文化,是藏族
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藏族是一个有着优良道德传统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藏族伦理思想既是藏族传统文化和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礼仪问答写卷》其书
《礼仪问答写卷》(以下简称为《写卷》)是西藏吐蕃时期的一部重要伦理学文献,本文中所引用的汉译文本为原中央
民族学院藏族研究所王尧、陈践两位先生,据斯巴里安教授与今枝由朗先生合编的《敦煌藏文文献选》所译,二位先生在译成汉文时依据问答而断,共分成79问。运用兄与弟对话的形式论述了如何待人接物的礼仪、礼节等问题,以及如何协调和处理君臣、父子、师生、主仆以及夫妻之间的伦理关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伦理概念、范畴、命题,是研究吐蕃时期西藏民族伦理道德的珍贵史料和专门性著作。藏族文
化学者丹珠昂奔认为“在可称得上藏族的《论语》的《礼仪问答写卷》中,没有佛教的言语,苯教的影响也十分细微。它可能是唯一一卷没有受到宗教香烟熏染的集合了吐蕃时期藏族人民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方法的伦理学著作,是藏族伦理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中国大学排名
二、《礼仪问答写卷》的伦理思想解析
综观《写卷》全文,语言通俗易懂,主题鲜明,说理深人浅出,伦理思想内容丰富,融家庭伦理与社会伦理于一体。从人伦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向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训诫。
(一)立身修德
立身重德是贯穿《写卷》全文的一条伦理思想主线,全篇的其他方面伦理思想内容都在围绕它展开阐述。《写卷》通过兄与弟对话的形式详细论述了立身重德的伦理思想:
弟问:何为做人之道?何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为公正、孝敬、和蔼、温顺、怜悯、不怒、报恩、知肚、谨慎而勤奋。虽不聪明,如有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亲属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祖、暴厉、轻浮、无耻、忘恩、无同情心、易怒、骄傲、懒惰。身上若有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会中意。
《写卷》的中心思想就是强调人们如何“立身、重德”,认为任何时候不能“背地讥毁”,更不能“苛责他人”,必须“首先克服自己的缺点,以使不再重犯,此谓自我纠谬”。提倡“行事适可而止,恰如其分”“行为高尚者有二,即善巧与平等也。事业中正有二,即正直与持平。”要求人们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那么怎样做才算符合做人之道并能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水平?首先,言行要有度。强调人们“做任何事均需有分寸。孝顺过分即成虚伪”,施惠于别人时也要把握分寸,“对财宝勿抓得过紧。抓得过紧,亲朋好友需要时也不给,有它又有何用?反成怨恨。若过于
放松,对方不但不感恩,时间长了,自己一旦不愿给时,反成冤家。”其次,要行之有道。强调人们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要有正确的目的。“所谓英雄者,指对敌人勇猛,愤怒亦有所为而发,即为英雄。无端之凶暴有谁颂为英雄?此非英雄,斯为恶汉也!’务必对一切好事,没有一样不勤奋。无耻之徒不能服役之王差,务必勤奋去做。”再次,要严己宽人。强调人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做一个正直、诚信之人。“人不说谎言,大家即信服,人若信,众人即信任。”“腹内若无智慧,不能行善。但亦不能做对地方有损之事,此谓正直可靠之人。”“善于苛责他人,疏于认识自己,如此之辈颇多。如要指责对方,首先克服自己的缺点,……自身难能,而指责他人,岂为适宜?”对自己既不要自大,也不要自卑“勿称颂自己,亦勿卑视自己。”“若已违背戒律,勿想‘最好人不知’。若仅己知,也勿想别人不知不好之念。”任何事都宽厚为上,但在强调严己宽人之时并非一味的这样也是要讲求适度原则的,要有必要的戒备、存疑。对人对事都要详加考虑、适度疑虑,但不能过度、失控。“若不假思索,政事将出现纷乱;饮食该不该吃,不生疑惑,将被毒死夺去生命;妻子该不该相信,而不生疑,她将成为别人之相好。净秽不察,将生劣种;寒暖不察,人将患病。”但更强调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德为重:“无论何时,留下‘智慧、公正’为上。留下‘英勇、巧法’为上中之下者。留下‘坚定、讲义气’为中者。注重留下财物和衣著者为下。”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为政为主
为政为主是立身修德之道在社会生活为官和家庭生活中主仆关系处理上的具体应用。
为官理事要做到均等、公正,无论对待亲子、仇敌、恩怨、亲疏都要不偏不倚。“王之国法……均等,则谓公正”,“若为长官,应如虚空普罩天下;应如称戮一样公平。则无人不喜,无人不钦,此乃是也。”这样做“对人有益,对己永远有利,危害他人,对己长远有碍。为官公正,现时即对于己有益,此为颠扑不破之理,能紧记否?亲子、仇敌二者之恩怨亲疏已明,若能不偏不倚,则谁能对之不钦佩折服?!”为政者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心里凝聚政事而不忙碌,政事也能顺利。”
为政要节制贪欲。“身为人之长官,欲望如此之多,就会贪婪无边。贪得无厌,歪门邪道即有此产生。王、臣们根据你功绩未给予之财富,自己却已经得到,那就是以欺骗狡诈之法夺得者。”然而“权大与魔近,富裕与敌近”,“常有富人因财富遭殃,智者被言辞所亡”。所以,财宝的获得与使用“要适可而止,有智慧也要谈吐温和才是”。
要虚纳谏言,共商议事。为政理事要共同商议,“众人商议,所有议事”,“不可独断专行”,“众人之事,多人集议。”“所有议事,一开始即应细致斟酌,以期达到预定目的。”同时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能因出身低贱,其貌不扬而轻视之。正确无误之理,无论出自何人之口,均我大师。”“未懂他人之言,勿存羞意应再请教。”自己有经验通晓而正确的应“再肯请教,即万无一失矣!” 科教论文网 http://lw.nseac.com/
在处理官仆关系、主奴关系上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明确“官仆之分,主奴之别”,以奴仆对长官与主人的忠诚为标准,决定加以使唤役用。“若对己即使是囚犯,亦可任用”“可信赖者,依靠之,不可信赖者勿依靠”。其次,对待奴仆不要粗暴专横。使唤奴仆“应设身处地,役使要恰如其分。”“勿似对土、石一般遗忘,勿对之不爱惜、粗暴、作恶。”“勿过于专横、勿过于滋扰下属。做事勿拖沓,勿使下属不满”“如此行事,则对己有利,他人亦欣然愿意亲近。如此行事,即合规矩。”再次,对奴仆奖惩要恰如其分。奴仆有好坏、贤愚、忠心耿耿与野旷之分,对待这些不同之辈,恩罚、奖惩皆不可偏颇。对坏的“惩处”是做“不令其作恶之警告也”,对好的“奖赏”是“树立全心全意赤忱办事之榜样。“对架野之奴仆,严以训之,若能改正,应施以恩惠,赞扬之而使其归于正道。对愚教者应尽力劝说、诱导。心背离者则教诲之。……其为善,应施以恩惠,加以赞扬,安抚之。勿令气馁,勿令分心,锐意为之。如好好歹歹,反反复复,为非作歹,则严加惩处。”“指责过失时,应恰如其分,若过分责备,……会使他们伤心。不宜于揭短,好好相待不失面子。”而对于忠诚干练的奴仆必须予以赏赐,但重点不是财物与权利。“不予权力而令其知礼,乃是最上乘之酬答,财宝亦在其中矣。”同时对待“仅行仁政亦不可,一味慎怒必有错失;一味慎怒不可行,专施仁政有错失。”只有做到恩罚并行,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令奴仆心悦诚服,从而“奴与主同心”,“仆与官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