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2)

2013-07-01 01:52
导读:马克思批判资本社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会具有剥夺人性自由的学说,大部分是基督宗教的先知态度的反映,可以说是与基督宗教有关系的。马克

马克思批判资本社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会具有剥夺人性自由的学说,大部分是基督宗教的先知态度的反映,可以说是与基督宗教有关系的。马克思从基督宗教及犹太教获得了弥赛亚的前瞻,以革命的方式,在基础上建立他的「弥赛亚」国。在梯利希看来,马克思对人及其的看法是两个决定性的基本思想,其中与基督宗教对人和历史的解释有相当吻合的一面,亦有不尽一致的一面。8正统基督宗教在上帝永恒的计划中,盼望耶稣基督再来时的天国。马克思与基督宗教所谓的未来世界大不相同,但有了一个共同点,就是历史在未来的某个阶段会达到顶点,以后就是永恒的大同世界了。马克思关于人从异化状态走向自由状态的理想,以及其中蕴涵的观念,是基督徒无需舍弃自己信仰或伦理都可以同意接受的。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走向更高、自由和开放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认识宗教发展的自主性。宗教的世俗化虽然具有人类异化的性质,却在不同的场合中,仍然可以是纠正异化的有生力量。这种力量在基督宗教关于人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活水源头。

三、存在的感恩
按照基督宗教的理解,人在获得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存在」之前,就应该为上帝赋予自己的存在而感恩。感恩既是人对一个绝对终极者敬畏崇仰的宗教情感,更是他真实存在的本质特性。这样去看人,我们就多少接通了马克思「自由存在」与基督宗教存在感恩的关联。如果我们把1)何谓人之存在?2)存在之根据是什幺?3)人将走向哪里?作为整个人学的一些最基本问题的话,那幺,对「自由存在」与「存在的感恩」之间关系的一个正确把握,便是找到答案的关键。
没有人会怀疑一块石头存在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然而,人如何认识和确定做人的真实性就不那幺简单了。现象学说要返回「先验自我」,或者先进入「纯粹意识」,然后人才能获得真实的自己,从而赋予这个世界以统一的价值意义;由是,他人的真实性也须依赖我的绝对真实的「先验自我」。不过,从素朴的、活生生的「我」返回作为认识原初出发点的「先验自我」,这种所谓的化活动也许是一种理性的冒险。9至少,一个哲学化的人很有可能要冒着把自己封闭在「纯粹自我」中的危险;他也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傲慢的、冷漠的、离群索居的旁观者;更令人担忧的是,他在把他人视为自己「构造对象」的同时,也摆脱不了被另一个「纯粹自我」视为其「构造对象」的厄运。10基于马克思的理解,这种「头足倒立」的思维方式有两个欠缺:首先,它通过「现象学还原」把原本活生生的实在的人给抽象掉了;其次,它的体系无论多幺连贯紧凑,也不过是对世界的一种(但愿是)新的解释,并没有改变(异化了的)世界(社会)。从最单纯的方面看,不用说马克思的看法,即使是基督宗教的人文精神也无疑与这种绝对依赖个人主体的先验哲学旨趣迥异。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此在(Dasein)曾经自由地决定或将有能力决定是否开始存在吗?』海德格尔这一反问早就得到了回答:『你生而为人是违背你的意志的,你活着是违背你的意志的,你不得不作出解释也是违背你的意志的……』(人)存在的超验性就是命令;存在于此时此地,就是服从。」11存在不是人的「先验自我」的构造结果,人也没有造出自己的存在。我个人的存在并不是我愿意反思存在的结果──生命于瞬间中诞生,它植于躯体的某种神秘的忠诚延续了自己的存在。因此,生存就是服从创造的命令,它的展开始终伴随着对「要有」的身心一如之虔诚。我们不应忘记《旧约圣经》那句格言:「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12我们并没有造出存在,我们的存在服从「要有」的命令。莱布尼茨早就说过,宇宙事物存在的和谐秩序应追溯到上帝的「命令」。13就人而言,被创造意味着生来就有价值和意义;人的生存就是用他的全副身心接受意义,服从和承诺。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被命令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所有理性活动的根据。这一绝对自明的奠基并非来自先验的思考,本身在人成其为人的时候一道被赋予了。
因此,人是可以接受命令的生存者,只有诚心诚意接受命令,人的责任感才应然而生。柏拉图借着苏格拉底的嘴问:什幺是善?摩西问的却是:上帝要求你做什幺?崇敬耶稣基督的人当随时谦卑地倾听上帝的召唤吩咐,循着他的旨意生活,这样才能摆脱在兽性与神性之间的挣扎,摆脱在狂躁与平和之间的摇摆,摆脱在沉沦世俗的遮蔽与向着神界的超升之间的彷徨。随着我们成为人,感恩意识就给予了我们。哲学家不懂感恩何谓,只有宗教才向我们宣示感恩的真谛。感恩意识不是从概念中产生的,在它被反思为概念之前,就作为一种体悟明证地留在我们身上。感恩的全部内涵就是人的责任感,它让人体会到,生活是获得,而不是索取。生活抉择的每一个获得都是对「顺着圣灵而行」14指示的遵从。人如果不意识到自己蒙受了恩惠,就不会想到自己是人。基督宗教无比强调感恩,因为这不仅仅是人的一种感情,更是做人的本质特征。忘却了感恩,人的存在就没有了真实性。如果我们不知道有求于我们的是什幺,我们便不能继续真实地生存。15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个人走向成熟并不是全靠理性的运作和天生的才能,而是大大小小许多事件交错的结果。存在并非人自己抉择的结果,而是被给予的礼物。只有与那个超越的终极给予者结合在一起,人才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本质。超越的终极给予者是人的灵魂之故乡,「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便不会安宁。」16我们可以说,人生的历史显示出来,那个终极的给予者始终在我们上路。他就是人类在向世界开放时,有意无意所追寻的神。这一连串的事件,也就是神一连串的指引,形成个人人生具体的境况。这些指引的深刻含义,我们有时并不知晓,到了后来才行领悟。有时完全不是人所能知道的。按照德国当代基督教神学家潘能伯格(Wolfhart;Pannenberg)对人的阐释,人类面对一位未识的终极存有者而生活,可以说就是「向世界开放」。人类在「向世界开放」的时候,已经预设了终极存有者(上帝)的存在。人类的开放如果只从方面去看,还不够深度,必须向文化之外、自然界之外开放,才能明了人类创造的活动。总之,对这位无限的绝对给予者,不管人类知不知道、愿不愿意,总是无限地依赖他。现代的人类学虽然以人的开放为定向,其根基却奠置在圣经的思想上。17
四、救赎与自我解放;
《新约圣经》告诉我们,作为超越的终极给予者,神根本上是一位仁慈的神。他在显示人的全部夸耀无能之后,并没有忘记宽恕人类。基督宗教中神的超越性与他的恩典是一回事。基督的十字架是神对世界的,是把世间的愚拙变成智能的工具,是对他的恩典的揭示。凡把十字架作为对自己的审判的人,都可以从这个世界得到拯救。「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18;显然,耶稣基督在十字架的受难,添加了一种救赎的意义,他的死被视为对人类原罪的赎罪性牺牲。
上一篇: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是法国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