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要:论文由六个部分组成:1)引言;2)从必(4)
2013-07-01 01:52
导读:不可否认,当代基督宗教神学家表现出来的对穷人悲惨生存的同情关切、对精神灵性的渴望追求远胜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不可否认,当代基督宗教神学家表现出来的对穷人悲惨生存的同情关切、对精神灵性的渴望追求远胜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者」。已经从「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武器」,演变成维护现存政权的说教、说教。有意思的是,给马克思主义重新注入活力的一个尝试,就是考虑上文提及的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宗教本来具有的亲和力。基督宗教神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姻亲,以解放神学为例,可以检讨的有这两点:
第一,神学的实践体现了对世界的改造。
马克思有句明言──「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34马克思认为,人的就是一部实践的历史。不错,基督宗教强调的并非解释世界,它更为关心对罪恶世界的改造。《新约圣经》说,「我们若是与上帝相交,却仍在黑暗里行,就是说谎话,不行真理了。」35「与上帝相交」从人神关系来说,讲的是人对神的信仰敬畏;从神人关系来说,则表现为基督降临尘世对穷人的解救,表现为教会「优先拣选穷人」。确实,比之欧美的学院神学,解放神学更强调受苦民众为争取自身利益所作的反抗斗争。它认为圣经多处表现上帝对穷人的偏爱,耶稣本人就是穷人,其门徒也都是穷苦的底层民众;教会应致力于组织穷人和穷人自我解放的斗争。不过,为了与共产党的阶级道德论有所区别,解放神学搬出基督宗教的道德性。古铁雷斯说他并不憎恨压迫者,而要把他们也解放出来。其方法就是把他们从自己的异化、野心和自我主义中解脱出来,从不人道的中解放出来。但是要达到此目的,解放神学必须毫不犹豫地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明确自己与压迫阶级进行斗争的任务。古铁雷斯毫不犹豫地宣称:「只有彻底破坏现行的秩序,对所有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造,由被剥削阶级掌握政权和进行一场社会革命才会结束依附。」36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二,尘世中的上帝国之建立。
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人类社会一旦消除产生异化的根源,人类就可以「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37我们可以大胆地断言,「自由王国」可以理解为耶稣基督说的「愿你的国降临」。事实上,西方学者往往把马克思主义描绘成基督教人文主义的翻版,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所梦想的一个无阶级社会就是上帝的「天国」。上帝既然想建立一个属他的王国,这国一方面是超越的,也有现世的一面。上帝自创世以来的全部力量,都用在如何造就人类,养成他们具备上帝国公民的资格。但要造就这样一批公民,使他们既有独立自主人格和选择方向的自由,又能自动自发地崇仰上帝,热爱人类,直至「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和「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38那就恐怕连上帝都有点棘手了。不过,解放神学的努力仍然表明一种来自下层普通人走进上帝国的可能性。我们帮助一个人更好地立身处世,就等于帮助上帝拣选了一块建立天国的活石。我们爱上帝最重要的是成全他的意旨,耶稣基督自己这样说:「凡称呼我主呵主呵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39解放神学告诉马克思主义者的道理是,基督宗教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不能缩减为仅仅是「信仰主义」;革命的基督宗教着重点不在于寻找与社会的妥协,而是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和状况;为了实现自己的解放理想,它愿意在个人、团体、国家乃至国际的层面上,与所有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和组织合作。
六、结语;
人类原初生活的存在与我们的空洞哲学论说相比,更能说明人类为什幺要依赖宗教,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对前者具有更多的共同点。40宗教揭示了人需求融和的根源,教导人们向这个根源回归。在欧洲中,"Religion」(宗教)一词的意思是「再一次联结」。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具有向融和根源回归的意义。「再一次联结」的完美境界──在实践这种神秘希望的过程中,许多基督徒积极分子和共产党人毫无惧色地献出了他们的生命。马克思称这种境界为自由王国的实现,基督徒称这种境界为上帝之国的实现。马克思认为在劳动不再由需要和外力决定时,换言之,消除劳动的社会异化根源时,自由王国才开始实现:「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41然而,迄今为止政治上和历史上没有任何东西能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正如基督徒希望的「拯救」从历史上得不到解释一样,它仅仅是上帝的一种礼物。但在我们之中,却存在着无数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的一种共同愿望,希望消灭把人分成穷富和等级的一切障碍和矛盾。马克思主义者和基督徒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希望:未来就像一张桌子,所有人都围绕而坐,兄弟般地享受丰富的面包和美酒的欢乐。引导我们推翻偏见和促进团结的这种希望决非一种理论讨论,而是基于信仰的一种致力于被压迫者解放斗争的真正责任。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如果说马克思历史人观与基督宗教精神之间有什幺不同的,那幺,这种不同不是思想上的,而主要是实践上的,即切入人类实际问题路径的不同。基督宗教从超越时空、超越历史有限性的永恒立场上来看待人类的处境和历史──人类有限和有罪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表露无遗,认为只有基于宗教永恒性才能悟察个人无限之尊严;换言之,有限的罪身只有通过耶稣基督才能升至无限的永恒──个体彻底的解放,而这种解放又是在个体生命的展开历史中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则通过从宗教批判到社会批判的范式转换,把人类生存处境完全置于具体时间中加以说明,因此,它只求建立在时间中的社会组织,一旦确信自己发现了历史真理,就试图用一切(甚至暴力的)手段来加以实现,即使这些手段会无视人的尊严。因此,「在这两种生活可能性之间的抉择,既不是经济的也不是政治的,而是宗教的。」42
注;释: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载自:
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于2001年10月在北京举行之「基督宗教人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议内的发表论文。;
1.参见捷克著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授Milan;Machovec于1972年用德文发表的著作《赞成无神论的耶稣》(Jesus;f黵;Atheisten)。此书在1976年被成英文,书名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的耶稣》(A;Marxist;Looks;At;Jesus)。;
2.参见徐钧尧翻译梯利希的《政治期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3.《马克思恩格斯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第4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