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哲学界开展了当前马克(4)

2013-07-06 01:18
导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使现实生活呈现出复杂的矛盾结构: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环境、民生与民主、自由和秩序、多元与和谐、理性规划与自然演进等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入,使现实生活呈现出复杂的矛盾结构: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环境、民生与民主、自由和秩序、多元与和谐、理性规划与自然演进等悖论性的存在,使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难以有单一的、明确的是与非、对或错。这一方面使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局面,另一方面也使澄清自思想解放运动以来我国实际发生的思维方式变革的任务变得更为迫切。比如,如何从哲学思维方式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如何理解我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作用?这是一些复杂重大的哲学问题。

  首先,我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意味着经验科学的知性思维方式无法把握和驾驭中国社会的发展。按照黑格尔的看法,知性思维无法摆脱主观与客观、有限规定之间以及有限与无限的对立[12],要把握生命、精神和社会这些无限性的对象,必须有无限的哲学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是经验科学意义的“科学”发展观,而是哲学“科学”的发展观。只有从哲学思维方式理解科学发展观,真正从我国社会发展的“事情本身”的自身规定、自我发展的逻辑出发,才能内在地而不是知性的外在调和社会发展的诸多对立和矛盾,才不会陷入“今天抓发展,明天抓治污”的忙乱之中。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真正的辩证思维的启蒙。

  其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需要反思人之为人的根本,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亦即人的存在论问题。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根据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已经充分论证了“以人为本”即以每个人、每一个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本的思想。[13]但问题并未就此终止,海德格尔在“晚期的三天讨论班纪要”中对马克思“人是根本”的存在论实质提出质疑和批评。海氏认为,“人是根本”的命题只是以人的优先性取代了意识优先性,马克思生产过程的本体论来自黑格尔生命过程的本体论,马克思并未超出主体形而上学的存在论。[14]如何回应海德格尔的批评,表面看似乎只是一个纯粹理论的问题,但深入思考就会备感它的意义的重大。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有无存在论的前提?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是什么关系?人们如何在自由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安全感、幸福感?如何能有平凡、真实、快乐的生活?这必须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问题。我认为,马克关于共产主义自由王国、共产主义劳动的概念中,已经包含了既非意识规定,也非劳动改造的存在,从而是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统一的存在概念,它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存在论基础。

  第三,我国的科学发展观是每个中国人的自由发展,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所有理论成果都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深入思考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基础,它既不是经验科学的知性思维方式,也不是某种纯粹的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其中必有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所规定的思想方向和思想道路的作用。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一种哲学思维方式规定了一种“思”的方向和看待世界的轨道、视域。如果没有重大的哲学革命,它的“移居”或转变很难实现。我们今天也许仍不同程度地在中国传统哲学规定的方向和道路上滑行。我个人认为,黑格尔辩证法具体普遍性的观念、胡塞尔现象学“意向充实”和“范畴直观”的理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等西方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能够使我们比较清晰地阐明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和特点。而这一澄清的过程必定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生成,一个新的思想方向的开放,它将从根本上影响中华民族未来的历史命运。

[①] 王南湜:当代中国“马学”的一种自我理解,《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

  [②] [德]伽达默尔: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哲学译丛》,1991年第5期。

  [③] [德]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载于《海德格尔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④] [德]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⑤] 王天成:黑格尔对形而上学的改造,《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⑥]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页。

  [⑦]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6页。

  [⑧] [美]R·罗蒂:哈贝马斯和利奥塔论后现代性,《世界哲学》,2007年第4期。

  [⑨] 列宁:《哲学笔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91页。

  [⑩] 列宁:共青团的任务,载于《列宁教育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47页。

  [11] [德]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00页。

  [12] [德]黑格尔:《小逻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93页。

  [13] 叶汝贤: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关于未来社会的核心命题,《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孙正聿: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4] [法]F.费迪耶:晚期海德格尔的三天讨论班纪要,《哲学译丛》,2001年第3期。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上一篇:摘要: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 下一篇:提要: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既是一个课题,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