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在历史上,许多人曾对美进行分类,(3)
2013-07-20 01:11
导读:在物理学中,事物的性质通常都用名词来表示,如密度、比热、电阻率等,这些概念都是名词,都表示物质的一种性质,但这些名词却都从来没有被用作形
在物理学中,事物的性质通常都用名词来表示,如密度、比热、电阻率等,这些概念都是名词,都表示物质的一种性质,但这些名词却都从来没有被用作形容词,这就是说,在物理学中,名词词性与形容词词性是被严格分开的。
现在让我们回到“美”的问题上来。我们已经知道,“美”一方面是名词,表示一种事物,另一方面“美”又是一个形容词,表示事物的一种性质。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事物与事物的性质是不能互相等同的,一个事物除了会具有美这一个性质之外,还会具有其它的性质,且美这一个性质也不会只为一个事物所具有,因此,把“美”既用作名词又用作形容词是不妥当的,美是不应该既当作名词来使用又当作形容词来使用的。
在英语中,作为名词的“美”与作为形容词的“美”是被严格分开的,其拼写分别是“beauty”与“beautiful”,这说明“美”的两种词性也是应该被分开的。
在美学中,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式,在《会饮篇》这篇对话体著作中,他曾经借苏格拉底与第俄提玛关于爱神与爱情的对话者之一——第俄提玛之口说道:“一个人如果随着向导,学习爱情的深密教义,顺着正确次序,逐一观照个别的美的事物,直到对爱情学问登峰造极了,他就会突然看见一种奇妙无比的美。……这种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它不是在此点美,在另一点丑;在此时美,在另一时不美;在此方面美,在另一方面丑;它也不是随人而异,对某些人美,对另一些人就丑。还不仅此,这种美并不是表现于某一个面孔,某一双手,或是身体的某一其他部分;它也不是存在于某一篇文章,某一种学问,或是任何某一个别物体,例如动物、大地或天空之类;它只是永恒地自存自在,以形式的整一永与它自身同一;一切美的事物都以它为泉源,有了它那一切美的事物才成其为美,但是那些美的事物时而生,时而灭,而它却毫不因之有所增,有所减。……”23我们知道,柏拉图所说的永恒之美指的是美的理式,也就是说柏拉图是把美当作一种事物来看待的。另外,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洛丁、辩证法大师黑格尔等都是把美看作理式或理念的,也就是都是把美当作一种事物来看待的。而车尔尼雪夫斯基把美当作一种生活,这说明他也是把美当作一种事物来看待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当然,把美当作事物的一种性质,在西方这样的人也是很多的,如有人认为美是一种快乐就是如此,在英语中,在存在“beauty”这样一个名词的同时也存在“beautiful”这样一个形容词,这种很简单的现象也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四、小结
综上所述,众多的事例与分析证明,“美”应该具有两个基本的种类——名词美与形容词美或事物美与性质美,前者指一种事物,而后者则是指事物的一种性质,并且这两种美是互相不可替代的,是不可通约的。
注释:
12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第1版,第97、134—135页。
34 康德著:《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2版,第65、67页。
56 转引自张玉能主编:《西方文论》,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第245—246、246页。
789101112131415转引自王旭晓著:《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第47、47、48、48、48、48、48、48、49页。
16 朱光潜著:《谈美书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2月北京第1版,第55页。
17 李泽厚著:《美学四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3月第1版,第51—52页。
18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3版,第886、1410页。
20 参见顾江鸿著:《颜色理论溯源》,载《物理教师》,2004年第25卷第8期,第12页。
2122 赵国志编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7、14页。
23 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9月北京第1版,第272—273页。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