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比较突出地体现着东方式的思(6)
2013-07-24 01:05
导读:(25)苏东坡:《答谢民师书》。 (26)苏东坡:《送参寥师》。 (27)李贽:《童心说》。 (28)汤显祖:《〈焚香记〉总评》。 (29)袁宏道:《与丘长孺》。 (30)袁
(25)苏东坡:《答谢民师书》。
(26)苏东坡:《送参寥师》。
(27)李贽:《童心说》。
(28)汤显祖:《〈焚香记〉总评》。
(29)袁宏道:《与丘长孺》。
(30)袁枚:《随园诗话》卷1。
(31)见拙著:《中国戏剧美学的阐释》第139-140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2)中村元:《东方的思维方式》第127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33)倪瓒:《与张仲藻书》。
(34)倪瓒:《跋画竹》。
(35)《老子》第39,42章。
(36)刘熙载:《艺概·词曲概》。
(37)刘熙载:《艺概·书概》。
(38)钱钟书:《谈艺录》第111页。中华书局1984年版。
(39)徐渭:《徐文长佚草》卷1。
(40)李贽:《杂说》。
(41)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
(42)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
(43)普济:《五灯会元》卷5。
(44)阿部正雄:《禅与西方思想》第30,29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
(45)张载:《正蒙·诚明篇第6》。
(46)张载:《正蒙·乾称篇第17》。
(47)F.卡普拉:《现代学与东方神秘主义》第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48)《老子》第40章。
(49)《老子》第16章。
(50)《周易·泰卦》爻辞。
(51)《周易·复卦》爻辞。
(52)《老子》第25章。
(53)焦循:《易章句》。
(54)龚自珍:《壬癸之际胎观第五》。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