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这是一篇全面研究柏拉图音乐美学的论文(2)

2013-07-28 01:21
导读:我们再来看从伦理角度所作的分析。这种以屈从于观众的快感来决定获胜者的做法,柏拉图认为,它会导致作者以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来进行创作,这样必

我们再来看从伦理角度所作的分析。这种以屈从于观众的快感来决定获胜者的做法,柏拉图认为,它会导致作者以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来进行创作,这样必然带来两种灾难性的后果。第一个是,本来是作者教导和引导观众,现在成了观众教导作者,这意味着作者丧失了创作的主动权,被观众的趣味牵着鼻子走。因此,只要是以观众的快感作为判断标准,它必然使作者走向“迎合”接受者的趣味的方式进行创作(因为这样,才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效益;趣味和经济效益的这种内在的联系,使审美成为一种快感消费。在柏拉图时代是这样,现在仍旧如此)。因此,这种被观众的趣味牵着鼻子走,就会丧失掉艺术的客观性和绝对性,对于作者来说就是灾难性的。第二个是,观众本应该从观赏作品中得到更为高尚的快感,但是事实恰恰相反,他们将不停地接受低级趣味的作品。这种不停地接受低级趣味的作品,必然导致越来越低级趣味化,因此,柏拉图认为这样对他们,即观众也是灾难性的。
经过上述两方面的讨论之后,柏拉图为评判音乐制定了三条标准:“凡是想合理地判断绘画、音乐或别的艺术的每种描写,就必须具备以下三种东西:首先须了解描写的是什么,然后了解写得是否正确,第三,了解语言、歌唱、节奏中所做的任何描写是不是好。”[9]我们完全不能同意:音乐艺术的尺度是娱乐。如果在什么地方存在着这种音乐艺术,那么它就最不值得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东西去寻找……因此,寻找最美丽的歌曲的人,一定不去找那个看来使人快乐的缪斯,而是去找正确的缪斯。”[10]相信公众在和声和旋律方面能形成一种恰当的对优缺点的判断,是可笑的;他们只不过是跟着喇叭声练习唱歌和踏步前进,他们绝没有想到,他们所作的一切,却压根对这一切毫不理解。”[11]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柏拉图的三条标准里,隐含着这样一个原理,即理性内容决定感性形式、客观决定主观、善决定美。这是柏拉图关于音乐判断标准的一个基本思想。也就是说,首先是正确,即认识的真、道德的善,其次才是美(丽)。正因为音乐判断有上述特点,柏拉图不相信大众有判断音乐的能力,他说:“第一点最为重要,它指的是对象或主题。所谓“描写的是什么”,在柏拉图那里,不仅仅是一般意义即认识论上指这个对象或主题是什么,而且还包含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这个对象是什么,是低级趣味的,还是高尚的,是善的还是恶的。比如,描写的是人,那么,人存在善恶两个方面,哪一个方面代表人的概念呢?显然是善。因此,这第一条就是要确立音乐判断标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避免从主观的角度来评判音乐,这是三条标准中第一重要的。第二点是指,出现在作者所描写的作品中的东西,即内容与被描写物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要符合原物,即对象,这样才正确;不符合就不正确。第三点是指,所运用的材料,以及形式是否恰当。所谓“描写是不是好”即是指形式是否与内容吻合。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三者之间是一个第一点决定第二点,第二点决定第三点的关系,即对象决定内容,内容决定形式的关系。由于“对象”,即是什么,是通过理性来把握和规定的,因此,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看作是理性决定感性(即形式是感性的)的关系。这就意味着,音乐判断首先要从理性的、知识的立场来把握被描写的东西,然后再来了解内容的正确性,和形式的恰当性。因此,音乐欣赏就决不是娱乐的事情,而是一种接受美德教育的过程,一个认识的过程,柏拉图说:“

音 乐 教育

音乐教育在柏拉图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在中期的《理想国》和晚期的《法律篇》都有专门的讨论。他认为音乐教育在于培养和谐:“教育已被证明是一个吸引的过程,即引导儿童们接受正确的原则。这就是法律所肯定的而年高德劭的人们的经验所证实为真正正确的道理,为着要使儿童的心灵不要养成习惯,在哀乐方面违反法律,违反服从法律的人们的常径,而是遵守法律,乐老年人所乐的东西,哀老年人所哀的东西,为着达到这个目的,我说,人们才创造出一些真正引人入胜的歌调,其目的就在培养我们所谈的和谐。”[12]这个和谐是技术性的还是道德性的呢?哪一个代表音乐教育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音乐教育的概念。

1、音乐教育的概念:技术性与道德性
柏拉图认为,教育最初来自阿波罗和缪斯,因此,受过教育的人,就是一个受过良好合唱训练的人,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就是一个没有受过合唱训练的人。合唱包括舞蹈和歌唱两部分。现在柏拉图问,受过良好教育,是不是就等于“唱得好”和“跳得好”?“唱得好”和“跳得好”显然指的是能力,也就是技术方面。柏拉图说,我们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他唱好的歌,跳好的舞。柏拉图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两者之间的区别,他说,设想一个人他在方法方面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也会相应地利用它们,会按照一般所理解的正确的方式去移动身体和运用声音,然而却不喜善憎恶。另外一个人在姿势和声音方面虽然都不太正确,但是他却在快感和痛感方面很正确,也喜善憎恶。柏拉图问,哪一个在音乐方面受到了好的教育呢?他马上回答是后者,并认为只有把握了歌唱和舞蹈中的好东西,才有了区分受过教育与没有受过教育的正确的标准。显然,柏拉图在“唱得好”、“跳得好”与“唱好的歌”、“跳好的舞”之间作了这样的区分,即,前者属于技术的方面,后者属于思想内容的方面,音乐的内容必须符合善的标准才是好的,即使是技术方面有所缺陷也无所谓,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一个人“唱得好”不等于就喜欢“唱好的歌”,这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一个代表能力或技术,一个代表德性。因此,他要以目的,即善或德性,来统一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和谐不在于技术性而在于道德性,道德性而不是技术性才代表音乐教育的概念。柏拉图的这个思想与中国古代《乐记》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点颇相吻合。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2、音乐教育的内容:调式、乐器、节奏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了解了柏拉图的音乐教育的概念,我们再来看看他的音乐教育的内容。这是一个因果关系,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的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音乐教育的内容。柏拉图从调式、乐器和节奏三个方面讨论了音乐教育的内容。
首先是调式。古希腊调式是以其从出的地区而得名,类似中国古代的“郑声”、“秦声”、“楚声”的叫法。每一地区的音乐往往有它特殊的风格和特殊的伦理性质(即ethos)。希腊音乐约分四种:一,吕底亚调式:吕底亚在小亚细亚,这地方的音乐柔缓悲婉;二,伊奥利亚调式:伊奥利亚在小亚细亚西海岸,这地方的音乐柔缓缠绵;三,多利亚调式:多利亚在希腊北部,这地方的音乐简单,严肃,激昂;四,佛里吉亚调式:佛里吉亚也在小亚细亚,音乐发达较早,对希腊音乐的影响也最大,它的特点是战斗意味很强。[13]柏拉图认为吕底亚调式太过悲哀,而伊奥利亚调式则是靡靡之音,他排斥这两种调式。他赞同的调式是多利亚和佛里吉亚两种,因为这两种调式有为他所肯定的伦理性质:“……我但愿有一种调式可以适当地模仿勇敢的人,模仿他们沉着应战,奋不顾身,经风雨,冒万难,履险如夷视死如归。我还愿再有一种调式,模仿在平时工作的人,模仿他们出乎自愿,不受强迫或者正在尽力劝说、祈求别人,或者正在听取别人的祈求、劝告或批评,只要是好话,就从善如流,毫不骄傲,谦虚谨慎,顺受其正。就让我们有这两种调式吧。它们一刚一柔,能恰当地模仿人们成功与失败、节制与勇敢的声音。”[14]柏拉图在这方面是全部接受了毕达哥拉斯的学说,不过,排斥两种调式,赞同两种调式却是他自己的发明。这是因为,他所谓的音乐教育着重的是音乐的心灵性而不是技术性。他更多的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考虑调式。另外,这种调式性格论,按现在的说法,是一种内容美学,属于音乐的“他律论”范畴。因为它认为音乐含有内容,并从音乐对人的作用,即内容方面来为音乐定性。
上一篇:内容提要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一文全面地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