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这是一篇全面研究柏拉图音乐美学的论文(3)

2013-07-28 01:21
导读:其次是乐器。在这方面,柏拉图排斥一切多弦多音阶的乐器进入城邦,例如,铜弦琴,三角琴,还有奥洛斯笛,以及仿奥洛斯笛造成的其他多音阶乐器;认

其次是乐器。在这方面,柏拉图排斥一切多弦多音阶的乐器进入城邦,例如,铜弦琴,三角琴,还有奥洛斯笛,以及仿奥洛斯笛造成的其他多音阶乐器;认为应该选择弦子较少,音阶简单不复杂的乐器,例如,竖琴和台琴。[15]至于为什么排斥音阶复杂的乐器,而采用音阶简单的乐器,柏拉图没有作出解释。在此,我们只能循着他的思路作一些分析,引出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一般来说,一件乐器的音阶一多,演奏的技术就会复杂,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艰苦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它。在这个长时间练习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忘记演奏乐器的本来目的,即表现,而沉溺在技术的玩弄之中;心中惦记的不再是如何很好地伴奏歌唱和表现音乐的内容,而是操心于演奏技术玩得好不好,将手段和目的来了一个颠倒,而导致异化。中国古代《庄子》天地篇中有一段对话颇能说明这个意思:说孔子的学生子贡路过一个地方,看见一个老者正在菜园里劳动,抱着一个瓮来回地在浇水,看起来很是吃力;就上前劝他,制作一个机械来抽水浇地,省时省力。对此,老者回应了一段话,这段话似乎道出了柏拉图排斥音阶复杂乐器的潜在缘由:“……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16]这里,“羞而不为”的老者正是担心有了复杂的机械,就会产生“机心”,有了机心,纯白无瑕的心胸就会心神不宁;心神不宁,道也就失去了。为了不产生“机心”,不失去道,则必须采用简单的劳作方式。柏拉图的用意似乎也在于此:为了不忘却音乐之道,即表现心灵性的内容,则必须采取音阶简单的乐器,以防止沉溺于乐器的技术玩弄之中而物于物。从这个角度看,柏拉图的所谓音乐教育显然是一种心灵性的美德教育,而非培养专业音乐家的音乐教育。他着重的是道德性,而不是技术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再次是节奏。关于节奏,柏拉图认为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避免繁复,不应该有许多种音节。应该找到那些能够表现勇敢和聪慧生活的节奏,然后与调式一起配合歌词。在这里柏拉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这就是,应该使节奏和调式符合歌词,而不是让歌词迁就节奏和调式。我把这称之为“歌词中心主义”(这个观点影响了文艺复兴末期音乐发展的方向)。它表达了声乐音乐的本质特征:音乐的美要由音乐以外的东西来决定,即歌词;听音乐也就是听歌词。为此,柏拉图还提出了我称之为“心灵表现逻辑”的观点来说明其“歌词中心主义”,那就是,他认为音乐的美与不美要看节奏的好坏,节奏的好坏要看语文风格的好坏,语文风格的好坏要看心灵的好坏。从这句话的顺序来看是一个逐层递进关系,反过来看,却是一个由内向外一个决定一个的关系,即心灵美决定语文美,语文美决定节奏美,节奏美决定音乐美。在这个关系系列之中,音乐没有它的独立价值(美),它的价值在于表现心灵,音乐仅仅是一种手段,它的美是由被表现的东西,即心灵和歌词(语文)所决定的,而它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美与不美。这是一个典型的音乐表现论,它构成了柏拉图“歌词中心主义”音乐概念的内涵。显然,在节奏的教育方面,柏拉图同样强调的是心灵性,而不是技术性。
综上所述,柏拉图在决定音乐教育的内容方面所遵循的标准是心灵性的,而不是技术性的。这与他的音乐教育概念是一致的。

3、音乐教育的目的
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达到对美的爱。[17]这里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是美,第二是爱。柏拉图这里所说的美,决不是我们常人所以为的声音美或美的声音,而是“美本身”。在西方,是柏拉图第一个区分了“美的事物”和“美本身”。他说:“一种人是声音的爱好者,喜欢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美的形状以及一切由此而组成的艺术作品。但是他们的思想不能认识并喜爱美本身。……另一种人能够理解美本身,就美本身领会到美本身,这种人不是很少吗?”[18]美本身是理性认识的对象,而美的声调则是感性的对象。音乐的美本身是什么样的呢?柏拉图先举了一个例子,说正如学习阅读语文,先要学会认识那些字母本身,然后不管它们散在什么样的句子里,都能辨别出来,无论字体大小,都不忽视它们,心里明白没有到做这步功夫,就不能算是识字。紧接着,他说了一段关于音乐美本身的话:“老天爷,音乐教育不是一样的道理么?我们自己和我们所要教育的保卫者们都不能算懂音乐,除非我们认识了节制,勇敢,宽宏,高远之类品质的形相以及和它们相反的品质的形相,无论它们散在什么地方,无论是它们本体或是它们的影象,一眼看到,就能辨别出来;无论它们表现在大处或是表现在小处,都不忽视它们,心里明白辨别本体和影象所需要的能力和训练是一样的。”[19]这里所谓的“本体”就是“美本身”,音乐的美本身就是,“节制,勇敢,宽宏,高远”这些品质。爱这些品质就是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显然,柏拉图的审美理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认识论,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审美理论;所谓节制,勇敢,宽宏,高远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形式。因此,可以说柏拉图的审美理论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形式主义。我们再来看他所说的“爱”。柏拉图这里所说的爱,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而是用“音乐的精神”去爱,他说:“真正的爱只是用有节制的音乐的精神去爱凡是美的和有秩序的,是不是?”[20]可惜柏拉图这里没有说明什么是“有节制的音乐的精神”。这里不便妄作推测,因为没有可作推测的线索。但是,我们要记住,柏拉图提出了“音乐的精神”这个概念,并且要用音乐的精神去爱那美本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剧场政体与贵族政体

这两个概念是柏拉图在谈到“音乐的法律”的时候提出来的。剧场政体是一个批判性的概念,它针对的是音乐中的自由主义。音乐中的自由主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创作和表演,另一个方面是鉴赏。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音乐是如何从贵族政体向剧场政体转换的,在这个转换中,柏拉图又是怎样批判的。
在贵族政体情况下,诗人们遵循着音乐的法律,从不混淆各种音乐风格,例如祈祷神的圣歌,和它对立的哀歌;此外还有阿波罗颂歌以及庆祝狄俄尼索斯诞生的酒神颂歌,等等。至于作决定、下判断也不是用嘶叫,嘈杂难听的呼喊,以及鼓掌拍手的方式来表现。公众教育的主管者们坚决要求听众必须默不作声地静听到底;男孩子和他们的家庭教师,以及一般民众都须保持安静,否则就要挨棍棒。柏拉图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秩序,民众乐意遵从,从不敢用喊叫声来作判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们自己引进平民的统治和漫无法纪的革新。虽然他们是些天才,但是却没有鉴别力,看不出音乐中什么是正当的和合法的;象耍酒疯的人一样癫狂,毫无节制的狂欢,将哀歌和圣歌,赞歌和酒神颂歌不分青红皂白的混在一起,在里拉琴上模仿奥洛斯笛的声音,弄得一团糟,还无知地宣称,音乐里没有真理,是好是坏,全凭听者的快感来判断。他们还通过写作一些淫荡的作品,加上一些淫荡的歌词激起民众无法无天,胆大妄为的习气,使他们自以为能够判断旋律和歌曲的好坏。这样一来,剧场就从哑然无声变成了喧哗嘈杂,好像他们有能力理解音乐和诗中的好坏,一种邪恶的剧场政体因此兴起,取代了贵族政体。柏拉图说,如果这种民主仅限于那些有教育的人,那么还无甚危害,如果是那些没有教养的人,在音乐中首先就会产生普遍的无所不知的狂妄和无法无天;然后,自由就接踵而至,人们就会妄想他知道他实际所不知道的事情,就不再有任何恐惧,随着恐惧的消失,厚颜无耻就跟着来了。人们凭着过分的自由,傲慢无礼地拒绝尊重比自己高明的人的意见,柏拉图憎恶地说,这就是邪恶,就是厚颜无耻。[21]
上一篇:内容提要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一文全面地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