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红陶、彩陶、黑陶(2)

2013-07-29 01:07
导读:二 纹饰特征 “纹饰(及图案)样式的构成和变化,要比其器皿造型的变化显得丰富和复杂得多” ,夏代陶器当然没有例外,其纹样装饰在形象鲜明的审美造

二 纹饰特征
“纹饰(及图案)样式的构成和变化,要比其器皿造型的变化显得丰富和复杂得多” ,夏代陶器当然没有例外,其纹样装饰在形象鲜明的审美造型基础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化的审美风貌。以二里头文化陶器纹饰为例,大多以粗或细的绳纹为主,兼具加固器体和增加美观的双重作用;还有一些是素面磨光,或在磨光陶器的表面用陶拍捺印出篮纹、弦纹、方格纹印纹、云雷纹、圆圈纹、以及花瓣纹等多变的纹样,同时还盛行在陶器表面加饰数周附加堆纹,进一步丰富了陶器纹饰的多样性和审美性;另外与玉器、青铜器相比,陶器的可塑性比较强,所以夏代一些陶器上还饰以浅刻的龙纹、蛇纹、鱼纹、蝌蚪形纹、饕餮纹和人像纹等,刻工精细,意蕴深刻,极具时代特征。这些粗放的线条、多变的纹样,无不蕴含着夏代先民在精神上的某种寄托,无不传达着他们朴素而神圣的审美追求。
夏代陶器从功用上来说,主要是为了满足先民的日常生活所需,饮食类陶器占大多数,追求美食和美器的和谐统一自然成为夏人制陶艺术内在的审美追求,陶器纹样的装饰也自然不能绕开这一主题。所以,尽管夏代灰黑色的陶器没有像彩陶那样艳丽、丰富的色彩和整体图案的装饰,但陶工们却能因材施艺,充分挖掘灰陶本身在色泽和纹饰上的审美可能性。他们利用成形过程中轮子的飞速旋转,在造型各异的陶器器表娴熟地刻划出古朴的绳纹、篮纹和具有写实意味的鱼纹、鸟纹以及抽象的几何纹、花纹等。纹饰生成方法的提高,使得这些纹饰与陶器造型的搭配显得更加规整严谨而又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装饰纹样一般都饰于陶器的口沿或腹部,如圆腹罐、深腹盆、甑等器的口沿饰以花边装饰。夏代陶工常在陶豆的盘腹上饰以粗细相间的弦纹,而在其高柄足上镂孔,并间或刻划出纤细的菱形纹带和云雷纹,从而使整个陶豆的纹饰组合既极富形式美感,又满足了先民心理上的某种希冀,实现了陶器在造型、纹饰和功用上的高度统一,实现了陶器纹饰风格的审美转型。此外,夏代的一部分饮食类陶器还形成了一些其它的纹样形式。如敛口罐形鼎,其纹饰十分奇特,通体饰绳纹,又饰粗细适度的附加堆纹,构成三组图案完全相同的璎珞状花纹,构图严谨,纹样新颖。还有夏代一陶鼎,其腹部饰以万格纹,三足的外侧有啜印的附加堆纹,其纹饰风格与一般陶鼎的通体篮纹迥异,开始追求美食与美器的和谐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同时,夏代也有一部分陶器与很多玉器、青铜器一样,承载着礼仪的功能。其纹饰一方面赋予了陶器外在形式的瑰丽,另一方面又承载着特定的文化意味和精神特质,成为夏代先民宗教崇拜和统治权力的象征,这突出地表现为灰陶上的动物纹饰。如新寨二里头一期文化遗存中发现的陶器盖上的“饕餮怪兽纹饰,其饕餮兽面额主体为近方圆形,蒜头形鼻略近心形,长条形鼻梁,上刻四条两行相隔较远的平行阴线,近臣字形纵目,高竖弄弯月眉,夹圆三角形三耳,两腮有鬓至耳附近,吻较长,两侧有双阴线勾带内弯,与中间的嘴构成类嘴之形” ,如此恐怖而神秘的纹样与夏王朝专制统治的权威是相适应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二里头玉柄形器上的饕餮图案,甚至发展成为早商及其以后青铜容器的主要纹饰。此外,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一陶片上还出现了刻划的龙纹,一头双身,头朝下,眼珠硕大外凸,在线刻龙纹的线条内涂有朱砂,眼眶内被染成翠绿色。这件刻龙涂朱的陶器应为祭祀的神物,而非现实的日常生活用具。夏代一透底器的外壁也塑以盘龙形象,龙身刻划菱形纹,底部为雷纹。夏代陶器中龙纹装饰的大量出现充分证实了《列子》所言夏后氏“人面蛇身”、帝孔甲“御龙以登天”的神话传说,以及夏人常以龙为化身和以龙为族徽的社会习俗。
最后,夏代陶器上还有一种特殊的纹饰,即规整的文字刻符。随着原始理性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夏代先民日益注重陶器装饰的抽象写意式发展,甚至将某种具象图案转化成定形的刻划符号,如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大口尊的口沿、肩部上就一共发现有20多种刻划符号和陶纹,其笔画和结构与甲骨文甚为相似。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对自然实物乃至想象动物的简单再现,而开始依据自己的审美感觉对其加以再创造,用简约的线条将其抽象化、定形化。这些文字刻符已经不再只是陶器上简单的装饰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独体的象形字,而且有复合的会意字,这与后来的甲骨和金文也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就是成型的中国文字,甚至就是极具审美意蕴的中国书法的滥觞。在这些抽象的文字符号中,或许还参杂着先民浓烈的宗教观念,加之那种奔放无羁的个人抽象思维的注入,使先民的记事方式以及巫术、宗教信仰得以象征写意式地实现。“由此可知,我国早期的文字,不仅是作为记录思想和语言的工具,而且很早就当作独特的艺术形式处理的” ,所以夏代陶器上规整的文字刻符,从其诞生起就将感性的形式美和理性的抽象美有效地统一了起来,为陶器装饰艺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并为后来青铜铭文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思维铺垫。

三 风格特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有夏一代,最重要的社会变化就是专制统治权力的形成。一方面,统治阶级把自己的统治思想渗入到了各种文化艺术之中,大量造型别致、纹饰精美的礼仪类陶器不再仅仅是用来祭拜天地鬼神的宗教工具,而且也成为统治者政治和权力的象征,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另一方面,下层民众始终处于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制作并使用的陶器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在精致性上与礼仪类陶器有天壤之别。不同阶层使用陶器的造型、纹饰均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审美意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统治阶级和贵族多用陶礼器,庄重威严的礼仪象征性寓于其中,而普通下层民众则多用简朴实用的陶器,风格淳朴,体现出劳动人民健康、朴实、乐观的审美情感和生活理想。因此,审美趣味在阶级上的分野是夏代陶器艺术风格的最显著特征。
此外,从社会历史形态发展的视角来看,夏代陶器的整体艺术风格与其时代特征又是紧密相连的。与原始集体公社向专制大一统社会转变相对应,夏代陶器的艺术风格也发生了一系列突变:一方面,灰黑的单色调取代了丰富多样的彩陶,主宰着陶器的色泽以及所形成的心理上的审美追求;另一方面,陶器的造型和纹饰日益被赋予了专制统治权力的内容,由自由活泼的自然美逐渐向庄重神秘的庄严美过渡。这些形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审美风格,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幽冷神秘性
正如《礼记•檀弓<上>》所言:“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灰黑的单色调成为夏代陶器的主色调。也如同“殷人尚白”的崇尚模式一样,“尚黑”是夏人最具坚实根柢的社会审美习俗,他们自然而然地将这种意识投射到陶器制作的工艺之中,将灰色和黑色的严肃、冷静、内敛和幽深之美与宗教式的色彩信仰之风相结合,完成了陶器色彩审美风尚的嬗变。
上一篇:【内容摘要】童话作为文学体裁是儿童文学中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