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 要:夏代先民在新石器时代红陶、彩陶、黑陶(3)

2013-07-29 01:07
导读:尽管夏代有少数贵族使用较珍贵的白陶,甚至后来开启了殷人尚白的审美风气,但从其众多遗址出土的陶器品种来看,灰陶和黑陶是占绝对优势的。河南偃

尽管夏代有少数贵族使用较珍贵的白陶,甚至后来开启了殷人尚白的审美风气,但从其众多遗址出土的陶器品种来看,灰陶和黑陶是占绝对优势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泥质灰陶和黑陶,王城岗一期也几乎全都是夹沙黑陶。灰黑的色泽统治着陶器的色彩,就如同统治阶级残酷地统治着夏王朝一样,专制制度的严肃性在灰黑陶的色泽中得到了艺术的审美表现。即使是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泥质彩绘褐陶壶、盆、盘等,其器表均被磨光并施以黑色陶衣,将灰黑的色彩凸显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与社会主流色彩相统一的陶器审美风尚。这种风尚一改新石器时代彩陶的艳丽色彩,将灰黑的色彩作为最高的审美范式,投射出夏人在审美追求上的独特品格。这种由彩陶向灰陶、黑陶的色彩审美转变,同庄严厚重的专制社会对祥和自由的氏族公社制的取代也是相适应的,同时这种幽冷神秘色彩的出现也展现了夏代器物的艺术风格由自然活泼向沉重神秘的审美过渡。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2、庄严沉重性
夏王朝的显著特征是崇尚武力,重视征战,王权统治空前强化。夏代陶器作为其社会风尚和审美意识的实物载体,无疑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无论造型设计还是纹饰构图,均形成了庄严与沉重并存的艺术风格。
夏代灰陶在造型结构方面,倾向于稳重而厚实的直方形结构,在纹样装饰上则讲究对称、规整,由早期生态昂然和流畅自如的写实和象生纹,逐渐演变为中后期庄严沉重的想象动物纹和抽象几何纹,并且特别突出了凶残神秘的兽面纹,其蕴含的权威统治力量也明显加重。如夏代陶鼎,四足深腹,厚实凝重。另外,其腹部在早期多饰以绳纹和篮纹,清新自然,后来则开始出现部分云雷纹和兽面纹,越发显得严肃厚重。尤其是兽面纹那近方圆形的兽面额、近心形的蒜头鼻和近臣字形的纵目所构成的怪兽图案,后来演变成商周青铜器纹样的主要图案。因此,“从总的趋向看,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确是走向青铜时代的无可质疑的实证” 。 大学排名
夏代陶器的造型、纹饰影响着当时的玉器和青铜器制品,同时,作为夏代贵族沟通人神、维护统治的玉器和青铜器等贵重礼器多少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即使是陶器工艺也不例外。如陶觚、陶鬶、陶盉等酒器,其造型和纹饰的搭配除了注重实用价值外,还蕴含了浓厚的礼仪性特征,在其肩部饰以实心的连珠纹,或在器盖边缘饰以变形的动物纹图案,特别突出骇人的双目,从而营造出与礼仪等级制度相照应的庄严气氛,这与夏代绿松石镶嵌兽面纹铜牌饰的艺术风格极为相似,相互间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河南巩义出土的夏代白陶鬶,陶色白中泛黄,陶质坚硬,平沿敞口的外围与鸡冠状附饰相搭配,下承三个瘦削的空心袋状足,其轻巧雅致的风格,一副典型的皇家气派,承载着礼制和等级的精神特质,在当时通行的灰、黑色陶器群中显得格外突出,庄严沉重的艺术风格溢于器表。
3、整体和谐性
夏代陶器在器型结构、装饰纹样和功用目的上打破了原始陶器的相对单一性,而逐渐紧密地将三者融为一体,使得陶器的造型、纹饰和功用相得益彰。起初,夏代先民一般多重视陶器的造型和功用的结合,如白陶鬶的三个袋形足虽然是由原始社会流行的烹煮器演变而来,但已经逐步缩小,后来消失并演变成实心足,使得其造型寓规整与厚实于一体,形式美的追求溢于器表;作为酒器的陶盎,在有塔的一侧,器身略微内倾,使全器显得均衡;源于新石器时期的三足陶鼎,到夏代后也在考虑到烧煮实用性的同时,追求鼎腹的浑圆、鼎足的均衡,既稳定了重心,又增加了形式美感,将实用的功能和审美的造型很好地糅合到一个有机的整体之中。
后来随着经验的逐步积累和灰陶工艺的日益成熟,许多实用性的陶器也逐渐考虑其审美的造型形式与纹样装饰的搭配了,进一步优化了夏代陶器的整体和谐性。就夏代一件普通陶尊各个部分的装饰而言,在其细圆的颈部磨光或饰以弦纹,在鼓胀突出的肩部或腹部饰以凸棱或附加堆纹,而在收缩的底部饰以绳纹,使得陶器装饰图案的选择与形体本身结构特点的变化得到了统一。诸如陶酒器壶式盉上的象鼻式管状流,也都是这种器型结构、装饰纹样和功用目的整体和谐审美特征的具体体现。“厚重而不失其精致,形体规整而又显得大方,陶器的纹饰与实用器有着内在的联系,并注意到实用价值与艺术欣赏相结合,这些都反映着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制陶手工业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夏代大型的陶缸和大口尊一类的盛储器上多饰以较密的绳索状附加堆纹,既增加了陶器的坚固性,又使其在纹饰的映衬下显得更有意蕴;在类似鸟形的酒器柄上,饰以鸟羽纹,将小鸟飞翔的自由寓于饮酒畅怀的欢乐之中;在陶质水器上则多饰以鱼纹、蛇纹等形象生动的动物纹,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将水中游鱼的形象与水器融为一体。这些动物纹多以细线阴刻于陶器上,也有个别的浮雕于陶器上,线条流畅,形象生动,使得陶器的造型、功能和纹饰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增添了一份生命的气息。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总之,夏代陶器在造型结构的合理性和表面纹样的装饰设计之间,以及特定的造型、纹样与其特殊功用之间均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这种整体和谐的审美原则对以后的陶器工艺,乃至铜器和铁器工艺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艺术风格的时代变迁
《太平御览》卷八十二引《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一年”,碳12测年也将夏代的起止时间暂定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历经四百多年;同时,夏代正处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演变,原始公社向专制统治的演进。夏王朝四百多年的时间历程和截然不同形态的历史变革,导致其社会风尚和审美追求也相应地发生着流变。仅就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夏代陶器而言,不同的时期就呈现出异样的艺术风格,在新石器时代与商周文明之间作了必要的过渡。
夏代早期的陶器,平底器较多而圜底器较少,盆、罐、豆、鬶等器形与龙山文化相似,纹饰以绳纹和篮纹为主,继承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黑陶的装饰风格,更多地体现了原始氏族自然、朴素的形式感追求。二里头文化一期陶器,在陶质上多为夹砂陶和泥质灰陶,色泽为黑色和棕褐色,开始形成统一的灰黑色彩风尚;在器形上虽然直接承续了龙山文化的形制风格,但也有一些饮食器、礼器由于各部分的棱角不如以前那么分明了,使整个造型显得匀称而圆厚,鲜明的时代特征得以突现;而在纹饰上,则以篮纹为主,虽简单朴实,却也因其刻划的深度与以往不同而形成了光润、疏朗的风格。到二里头文化二期时,陶器工艺在审美造型的设计上变化明显,卷沿和圜底陶器增多,并出现了鬲、甗、簋、大口尊与蛋形瓮等新品种,器形得到进一步的创新;在纹饰上也开始在尊等陶器的肩部、腹部饰以优美的拍印或刻划花纹图案,有的还在外壁雕刻动物形象,使纹饰的审美风格逐渐活泼化、精致化和多样化,在形式的追求中寄寓了时代的审美意蕴,使得陶器在挣脱实用功能束缚的同时成为了“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品。至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夏代陶器的艺术风格再次实现了审美的飞跃:在陶质上,灰陶明显增多,白陶应用渐广,陶质坚硬,内壁有麻点;在器形上,则多以罐、鼎、盆、尊和大量的酒具为主,形制工整,浑圆厚重,其中圆腹罐附加一对鸡冠形鋬,深腹盆的口沿则多饰以花边,使得庄严与审美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造型的多样性;而在纹饰上,粗绳纹开始占绝对优势,并且新出现了鱼、蛇、羊、龙等刻划纹饰和众多的刻划符号,风格趋于繁复,意蕴趋于深刻,宗教性崇拜与审美性想象相结合,先民丰富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审美的物化。到了夏代晚期,其陶器盛行圜底器,鬲、大口尊、卷沿圜底盆,与早商的造型甚为相似,并且制作较精细的陶器仅限于部分礼器与小型器物,大量礼仪陶器开始退出历史舞台,青铜器则取而代之上升为最富时代特征的器物种类。
上一篇:【内容摘要】童话作为文学体裁是儿童文学中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