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 2008年是波普主義藝術家安迪·沃霍爾誕辰80周年,以此契機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波普教父——安迪·沃霍爾世界巡迴展”,本文亦為此而撰。
[2] 陳丹青:《消費時代的自由和誠實》,《安迪·沃霍爾的哲學》,盧慈穎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頁
[3] 坎貝爾:《求新的渴望》,羅鋼、王中忱主編:《消費文化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頁
[4] D· MacDonald, A Theory of Mass Culture,收於B·Rosenberg and D·White(eds),Mass Culture:The Popular Art in America,p60—72
[5] 安迪·沃霍爾:《安迪·沃霍爾的哲學》,盧慈穎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53頁
[6] Pierre Bourdieu ·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4·p2
[7] 阿蘭·斯威伍德:《大眾文化的神話》,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2003年版,第150頁
[8] 轉引自西村宏智:《安迪·沃霍爾的1960年代——空虛美學與同一性批判》,《藝術家》,第404期,第301頁
[9] 安東尼·吉登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1998年版,第29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0] Regis Debray,1991,《Coura de mediologie generale》,Paris,Gallimard,p.191
[11] 安迪·沃霍爾:《安迪·沃霍爾的哲學》,盧慈穎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頁
[12] 見西村宏智:《安迪·沃霍爾的1960年代——空虛美學與同一性批判》,《藝術家》,第404期,第303頁
[13] 西村宏智:《安迪·沃霍爾的1960年代——空虛美學與同一性批判》,《藝術家》,第404期,第296頁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