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关于陶渊明的文艺思想、美学思想(5)
2013-08-14 01:04
导读::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他有许多看得分明不平的事,除了《杂诗》,还有《拟古》与《饮酒》,特别是后者,同样属于苦涩的微笑。这组诗其中有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他有许多看得分明不平的事,除了《杂诗》,还有《拟古》与《饮酒》,特别是后者,同样属于苦涩的微笑。这组诗其中有一半说到“酒”,有欢饮、独饮、酣饮、快饮;有“浊酒聊且持”的自慰,有“酒中有深味”的盎然。萧统《陶渊明集序》说他“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下说:“晋人多言饮酒,有至于沉醉者,此未必意真在酒。盖时方艰难,人各惧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宋人吃过许多文祸亏,对此看得更清楚些。如此多的酒言醉语,这和陶诗那些闲淡言语一样,大多同具“防护”效应。当然也有指东说西,拿重拈轻之异用。比如其五结末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此二句本出于《庄子·外物》及王弼《易》注,涉及魏晋玄学言意之辩。但未尝没有醉意,或者说这是明白人的“醉语”,是对“心远地自偏”的宣示,高标“而无车马喧”的傲示,所以这“醉意”朦胧的话,玄言玄语倒不是他的“真意”。
关于这组诗的作年,时下基本趋于一致,即采汤汉义熙十二、三年说。义熙四年刘裕刺扬州,录尚书事,独揽晋政。其七年为太尉,自八年至十一年诛除刘蕃、谢混、刘毅、诸葛长民及诸弟、刘敬宣,逐司马休之逃奔后秦。其十二年为相国,封宋公。次年北伐克长安,再过两年便篡晋称宋。陶之这组诗涉及当时最为震动的政治大事,正在刘裕“王业渐隆”的火候上,题作“饮酒”自有一番苦心。作为总冒的首篇,说“衰荣无定在”、“寒暑有代谢”,正可见出政局急遽变化,其二、其三言善恶不应、道丧千载,言非求名之时。其四的飞鸟失群,徘徊无定,似喻门阀社会的结束所引起士人的惶恐,并言已托身得所。回头再看其五的结庐人境,把时局看得又是何等清楚;“而无车马喧”,即对权力的角逐攘夺以及引起的斫杀、趋附,又是多么的厌恶与漠视;“心远地自偏”一句,曾作为刘裕参军的作者,又和骤然的新贵拉开多大的距离,横眉冷对这一切纷变。至于秋菊的孤洁,南山的屹然,则是对“心远”所包含底蕴的昭示;山岚佳气、暮鸟飞还,则回应首篇“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此时陶渊明拂衣归田已“亭亭复一纪”,从中又兴会出多少欣然。如果清楚这诗的缘由,还要说结末的“真意忘言”甚至包括“心远地偏”属于魏晋玄学的范畴,就未必得其要领。我们向来习惯把这首诗看做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说得如何平淡、静穆、自然、真率,由今看来对其中的“真意”就不能没有距离了。老看着写景的四句,却不打量另外六句的议论,所谓采菊悠然的“无我之境”就会横梗胸中,而作者这时实在是如诗序所说是“寡欢”的人。这诗四句写景,不过以“田园景致”作了个面子,属于表层的田居生活描述,实际上渗透绝不随波逐流趋赴新贵的一怀心事,正如这组诗写了那么多的不平,却用了“饮酒”作题目。它平中见奇,淡中见出倔强傲然的人格。他以田园诗来咏怀,不仅昭示显明孤洁人格,且蕴含着深广的社会忧愤。不过,他写得很“淡”,淡得让人几乎捉不到心底的“真意”。这正是崇尚“平淡”的东晋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所致,形成不能不如此“平淡”的特色。后来从题材与平淡一路追踪他的人,无论王、孟、储、韦、柳,以及范成大、杨万里,尽管唐人如何开放,宋人极意用力,高明者仅得一面,很难企及与之比肩,达到他那样的高度。究其原因,至少可以说,他那外和内刚骨相的人格与风格,属于时代处境生成不得不已的风格,蕴含着无可奈何的一怀苦衷,这在非门阀社会相对宽松的环境中,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模仿得到位了。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