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 什么是“审美实践”呢?“审美实践”具有什么本质特点?
; 人活着,要维持生存,求得温饱,于是有人的“物质实践”,人的“物质实践”就是为人的生存提供经济支持,物质保障,使人吃饱穿暖,衣食无忧。但是,人活着,不会满足于这种物质生活,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如上所述,人的本质是“自我”,人活着,就在使自己的“本质”“物化”或“对象化”,也就是活出自己,实现自我,展示和敞亮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这样,人的“审美实践”就随之而产生了。人的“审美实践”则是人进一步为自己的生存提供相应的精神支持、感情寄托和心灵慰藉,使人活得充实快乐和幸福。试想,人的本质是“自我”,人活着,就在活出自己,实现自我,而当一个人真的活出自己,实现了自我,这时候,他作为人就得到落实,这种情况下,他感到灵府朗然,心下澄明,感受到一种美感愉悦,一种深刻的人生幸福体验,这不就是一件非常正常和十分自然的事情吗?我们不能想象,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不能活出自己,实现自我,他会活得很开心,会有幸作为一个审美主体从这个世界上获得一种美感愉悦,一种深刻的人生幸福体验。由此,把人自我实现确定为“审美实践”,这是非常自然非常正确的,符合实际,抓住了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本质,当然也是对人生命活动的形而上意义的高度思维抽象和科学理论概括。实际上,人的“审美实践”与人的本质紧密相关,“审美实践”与人生的目的也就是一回事!
; 这样,通过“审美实践”,即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就使得客观对象成为“人的现实”和“现实的人”,成为人价值和意义的物质载体,从而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统一关系。而这种“统一关系”就是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本质,我把它叫“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以的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从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现实层面来思考和解决美的本质问题,这是一条非常正确和前途光明的道路,应该努力避免的是,我们不能拘泥于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象“实践论美学”和“后实践论美学”一样,把“实践”仅仅理解、规定为一种“物质生产”。
; 确立了“审美价值”,以此为基础,我们对“审美欣赏”的本质、特殊性就可以求得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了,即,如果“审美实践”在本质上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那么“审美欣赏”在本质上就是人作为审美主体的自我感受,自我评价,是作为审美主体,人通过由审美实践而来的感性物质世界的审美价值来感受自我,体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我,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自我生命的伟大价值和崇高意义,象马克思早就深明的,“审美欣赏”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34)。
; “美”又是什么呢?“美”具有什么本质特点?
; “审美实践”和“审美欣赏”构成了人类审美活动的完整系统内容,而“美感”、“美”实际上都只是人作为审美主体进行“审美欣赏”获得的不同具体结果,即:“美感”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过程中通过对感性物质世界的审美价值的审美感受、审美体验所获得的一种感情愉悦,精神满足,这属于人的感情领域;“美”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过程中通过对感性物质世界的审美价值的审美判
:科教论文网毕业论文论文网
断、评价所达到的一种自我意识,这属于人的意识范畴。吕荧曾讲:“美与好,这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35)吕荧的观点是正确的,对吕荧的思想我们必须重新认识!由此可见,以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也从人的意识层面揭示“美本质”,我们对“美本质”无疑才可能有一种比较全面和完整的认识与理解。; 这样,“人本质”就最终客观和实际地与“美本质”联系起来,贯通起来,也就是说,“人本质”与“美本质”紧相缠绕,不可分割!
; 既然人的本质是“自我”,而人的审美活动又是由人的“自我”生发和引申出来的,那么,建立一种“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了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的希望所在!
三、“回归马克思”,“从实际出发”
; 20世纪的中国美学基本上都以马克思的美学思想作为自己的主要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但是,这些美学对美学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显然都是错误的,存在极大偏差。实际上,全面分析,仔细疏理,科学概括,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正是我们如上所指的“自我美学”,也正是这种“自我美学”,才使得马克思开创了人类美学研究的新纪元,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光照千秋,具有了伟大的、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为此,我们今天要解构“自由美学”,建立“自我美学”,就必须首先“回到马克思”,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无疑是我们建立“自我美学”的重要思想基础和根本的理论出发点,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我们建立“自我美学”也显然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巨大的意义。
; 比如,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就曾讲:“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的特点。”(36)“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此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受到个人的乐趣。”(37)这里,所谓劳动“肯定我的个性的特点”,所谓“我在我的生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实际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即“审美实践”;所谓“直观”,实际上就是人的“自我观照”,即“审美欣赏”,是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直观”对象(产品)观照自己,感受、体验、判断和评价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所谓“乐趣“,实际上就是“美感”,是人作为审美主体通过“直观”对象感受和体验到自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后所获得的一种感情愉悦,满足。再比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又重申了这一重要思想。他讲:“人不仅象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 还有,人怎样就实现和确证了自我呢?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讲:“我们知道,只有当对象对人说来成为人的对象或者说成为对象性的人的时候,人才不致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38)这就是说,通过“审美实践”,即通过人借助自然对象实现自我,确证自我,也就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物质生产”不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物质生产”对人而言往往是外在的,是非本质的,它怎么可能构成“自然的人化”和“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呢?),只有当“对象”成为“人的对象”或“对象性的人”,即“对象”与“人”之间构成了一种内在的统一关系时,人才实现了自我,确证了自我,也就是说,人才没有“在自己的对象里面丧失自身。”而这种“统一关系”,实际上就是我们上述的“审美价值”,是客观对象作为审美对象的特殊本质,人作为审美主体的“审美欣赏”就正以此为深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