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西方源自古希腊,最早的哲人产于小亚细亚半岛(2)

2013-09-24 01:12
导读:二是注重晚近20年来西方哲学之传播情况的总结和研究,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丛书涵盖的范围虽说是整个20世纪,但西方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尤其

二是注重晚近20年来西方哲学之传播情况的总结和研究,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丛书涵盖的范围虽说是整个20世纪,但西方哲学在我国的传播和影响,尤其是译介和研究方面的成绩,显然以改革开放之后的20余年来最为卓著。在这个时期,中国学者以开放的胸襟和世界化的眼光,用超强的速率和密集的方式,引进了大量的西方哲学,形成了西学东渐以来的第二次高潮(新文化运动时期为第一个高潮)。除了大量的“补课”工作,弥补几十年间所造成的缺失,消除自身的“饥荒”感、拉近与世界的距离之外;更多的是翻译介绍大量现代西方哲学的著作和思潮,将“西哲东传”的整体状况从近代哲学为主拉入到现代哲学阶段,实现了一次时代性的飞跃。这20年西方哲学著作的翻译量、西方思想的普及率,以及对之开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正因之故,丛书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述这一时期的“西哲东渐”,爬梳材料,归纳问题,总结成绩,将这个重要时段的西方哲学之传播情况立体化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除了《现象学思潮在中国》、《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在中国》、《后现代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三本书的专门论述之外,《实在论在中国》、《实用主义在中国》、《基督教哲学的中国》等著作也用了较多的篇幅来总结这20年的传播情况和研究状况,让人感觉到“东渐史”不只是在诉说过去,而是在描述当下,甚至预示了未来。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三是强烈的本土化意识,把西方的传播和哲学的建设结合起来考量,描绘出中西哲学互动与融合的图景。在后殖民语境中,东方主义(orientalism)强调西方文化对东方的殖民化后果,在所谓“他者”的塑造中,西方是支配者,东方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往往处在“缺席”的状态。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赛义德笔下的阿拉伯或者斯皮瓦克笔下的印度,但不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从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的历程来看,西方哲学的移植过程也就是中国人不断地对之理解和消化的过程,西方哲学的传播所激起的是普遍的本土化回应和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哲学体系的努力。丛书中的相当一部分实际上是在讲述西方哲学在中国是怎样地被吸收和消化,乃至于会通到中国文化之中,成为中国新文化建设之养料的。如《进化主义在中国》对进化论与康有为的“三世说”之图式、革命党人的竞争观、新文化运动对“新人”的塑造等之间的关系,做了相当深刻的解析,正是这些来自西方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人改造旧世界、创辟新天地的武器。又如《哲学在中国》详细论述了胡适、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如何吸收西方哲学的逻辑之长,以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不足,创造性地吸纳了分析哲学的部分内容,建构起自己的哲学系统。这一融会中西的努力,体现在整个20世纪中国哲学的主流形态之中,一部西方哲学东渐史也就是一部中西哲学会通史。丛书很好地把握住这个特点,并且作了非常充分的展示。

四是作者群的多学科背景和写作方式的多样性特点,使得整套丛书在叙事风格上丰富多彩,所涉及的内容也打破了传统哲学观所设定的界域,因而具有了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性质。参与这套丛书写作的,大部分是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学者,也有部分是做西方哲学研究的,更有少数学者并不是“哲学圈”中人,而是搞文学研究的。这样一种多学科组合的阵容,较好地解决了所研究课题时间跨度大、内容比较复杂、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使得大家能各尽其长,把20世纪西方哲学东传过程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也增强了这一段“东渐史”的立体感和可读性。20世纪东来的西方哲学,既有古典形态的,也有近代形态的,晚近所传,多有所谓“后”的色彩,这些形态各异的思想,本来就是丰富多样的;再加之本土化接受过程之中的种种因素,情形就更趋复杂。如果按照一些模式化的方式来叙述这段历史,很可能“千人一面”,似曾相识,难以尽展其神韵;丛书尽量地避免了已有的对西方哲学的程式化限定,而把更加丰富的内容纳入到了描述的视野当中。这样,“东渐”的西方哲学就显得绚丽多姿,而中西融会的过程更是变得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呈现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上一篇:内容提要:面对生态思潮对“美学革命”的呼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