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儒家传统荣辱观中吸取资源和养分,(2)
2013-09-25 01:07
导读: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在以儒家传统荣辱观的文化传承之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在以儒家传统荣辱观的文化传承之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高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当前,由于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涌入、正在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社会风气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消极的一面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严峻挑战,也致使有些大学生相信利高于义,物质利益高于精神利益,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就迫切地需要我们在全社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迫切地需要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儒家传统荣辱观是一脉相承的。它继承了儒家传统荣辱观的内核,又体现出新时代对青年学生的要求,还包含了追求知识、热爱科学的内容,包含了其自身在社会中立足和增强竞争力的各种品质要求,与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愿望和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对大学生成才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儒家传统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成为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和基本内容。首先,荣辱观提供了人们活动的准则,明示对与错,大学生如果以荣辱观为指导,真正做到“八个为荣,八个为耻”,扬荣避耻,那么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大学生行为的盲目性和自发性。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儒家传统道德文化精髓的继承和发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高校道德教育的档次必然能得到质的提升。再次,高校可以利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高水准的理论为指导,统一大学生现存的不健康思想,克服网络文化带给大学生的负面冲击,同时利用儒家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桥梁,搭建新老文化沟通渠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加强宣传力度,正面引导
通过课内课外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载体,鼓励学生学习儒家传统经典文献,增强对儒家伦理观,荣辱观的认识,并结合新时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失衡现象,帮助他们重塑羞耻心,正确地认识仁义标准,做到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二)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儒家传统文化注重修身养性,荣辱观的教育也重在实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反思和改变自我价值观上的某些模糊认识,养成谦虚谨慎的品格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应当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切实使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荣辱观教育要切忌口号化、公式化,要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真正使荣辱观教育“入脑、入耳、入心”。
(三)净化校园氛围和校园风气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要作用。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加强校园景点建设,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自我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引导广大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自觉担当起这一光荣任务,从儒家传统荣辱观中汲取养分和力量,不仅要成为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引导者,更要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冯友兰.中国
哲学史[M].人民出版社;;1984.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张丛林,汪水芳.关于儒家荣辱观的心理机制探讨[J].江淮论坛,2005,(4).
;;;;;;;[4]臧梅.中华传统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建设[J].中州学刊,2002,(5).
;;;;;;;[5]李玮.先秦儒家的荣辱观及其价值透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4).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