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唯物主义的“重构”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的思潮之一。《的理由》是美国当代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康纳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力作。奥康纳认为,“对土地的挚爱,地球中心主义的伦及南部国家的土著居民和农民的生计”这些生态学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在马克思那里存在着“空场”,因此,他致力于探寻一种能将文化和自然的主题与传统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或物质生产的范畴融合在一起的论模式,奥康纳的结论是:马克思是在一种“前人类学”的阶段进行话语言说的,而没有领悟人类学的真实意蕴,他事实上是不可能真正历史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的。笔者认为,詹姆斯·奥康纳在对“方法的探求”的过程完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自然;社会劳动
;;;;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ecological Marxism)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无疑代表了我们这个世纪(20世纪――引者注)的最后岁月里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阶段。”(1)“现代性的根本后果之一是全球化。”(2)的生态危机 (ecological crisis)也呈现出全球扩散态势,日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这一切引起了西方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自然的理由》(下文简称《理由》)是美国当代社会生态学家詹姆斯·奥康纳(James O'Conner)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学术力作。在该书《前言》中,奥康纳展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首先,三种“古典管理模式”的瓦解,即西方国家的阶级和解、社会民主以及凯恩斯主义福利国家制度的削弱;东方国家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在西方帝国主义的巨大推动下)的变化;南部国家(传统意义上的不发达“第三世界”)在大萧条和二战期间所发展起来的那些半自给自足式的民族主义的社会的发展和管理模式的瓦解和消亡。其次,资本的地区化和全球化,以及作为资本在政治意识形态维度上的孪生兄弟的新自由主义的传播,再加上各种类型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政治问题的成倍增加。(3)在这些背景之下,形成了新社会运动(new social movements)[例如:女权、种族、生态等]和工人运动向生活领域的扩展,作为这种新的社会变化的理论之一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和与之相应的新的社会物质性实践活动的生态学社会主义(ecological socialism)应时而生。
;;;; 奥康纳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试图尝试的是环境运动和社会主义的一种对话,但作为一种社会变化的新的理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何以可能呢?他的回答是,马克思的“理论空场”的存在。“对土地的挚爱,地球中心主义的伦理学以及南部国家的土著居民和农民的生计问题,这些政治生态学所关心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中难道不是被遗忘了吗?答案是肯定的,是,绝对是。其实,正像我们将看到的一样,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其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那里,尽管的确存在着上述所论及的以及其他的一些理论空场……”(9)(着重号为引者加)“理论空场”的存在成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生长点,从而使对传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成为可能。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 奥康纳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范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解读模式的中,认为其中“文化”和“自然”的线索是缺失的。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还必须社会劳动作用于自然和文化的方式。”(15)
;;;; 针对有人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有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商品和资本的拜物教的理论之外,并不存在一种关于文化、语言、主体间性和伦理的理论,奥氏指出,“劳动既是一种物质性的实践,也是一种文化实践(cultural practice)”(16),进而他提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二重维度:生产力的客观性维度,即由自然界所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以及生产对象所组成;生产力的主观性维度,因为生产力不仅包括总体上的活劳动,而且还包括劳动的不同组合或协作方式,并且这些方式不仅受技术水平的,还受到文化实践活动的影响。生产关系的客观维度,因为价值、竞争规律、资本的集中与垄断规律具有客观性,奥氏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点,举了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全球跨国资本重组的趋势;生产关系的主观维度,因为财产范畴具有文化意蕴并且建构特定的剥削方式的方法是受致于具体的文化实践活动的,他以日本文化重责任感和美国企业文化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来说明这一点。至此,文化主题(cultural subjects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被凸显出来,文化主题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地位的提升,实际上也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阐释“性”努力方向的一种“重构”。
;;;; 至于自然主题,奥康纳直接指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确没有一种(或只在很弱的意义上具体)研究劳动过程中的生态和自然界之自主过程(‘自然系统’)的自然理论。”(17)他认为,传统马克思主义突出的是社会关系与物质技术关系之间的紧张关系,虽然成功论证论证了在不同生产方式中,自然界遭遇不同的社会性建构,但自然界之本真的自主运作却“边缘化”了;经典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突出了“人化自然”,却未强调人类历史的自然化方式以及自然界的自我转型问题,正因为这一点,奥氏将马克思定位于“前人类学”的话语言说,并未真正历史地建构历史唯物主义。(笔者认为,奥氏对马克思的定位和自然主题的彰显,对于我们反思传统解释框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存在着“主客二分”倾向,有可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