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的主体性原则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哲学(2)
2013-10-24 01:09
导读: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第二,攻击列宁的反映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集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西方马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第二,攻击列宁的反映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集中论述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批判,他们只承认思想的能动创造。柯尔施指责列宁把认识看作消极反映与和谐一致的发展,是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去取代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历史存在的总体性和一切在历史上流行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因而是一种倒退式的修正: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概念完全复归到一种全然抽象的观点。梅劳·庞蒂也认为,列宁的新的独断论把认识主体放在历史的网络之外,使它几乎成为绝对的东西,解除了它的自我批评的任务,使马克思主义不必把自己的原则应用在自己身上。
第三,否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柯尔施认为,如果像主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那样去理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那就是走到马克思斥之为直观的认识论的地方去,因为它仍然是把认识的行为看作只是对宇宙的消极同化。葛兰西认为,人类历史是认识的绝对界限,真的东西就是在特定历史情境中表现那种情境的现实的发展趋向的东西。梅劳·庞蒂则认为在意识本身之中就包含着自我纠正的根据。而要是把意识和存在对立起来。看成两种外在的实在,把意识看作是简单的反映,那么,意识就再也提不出任何标准来分辨自己身上什么是认识、什么是意识形态了,素朴实在论就必然变成怀疑论。
应当看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解释和探索尽管有曲解之处,但也不乏真知灼见。因此,我们既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应当一分为二地来看待,吸取其理论的精华部分,来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卢卡奇著,张西平译.历史与阶级意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2]陈振明.法兰克福学派与
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3]俞吾金,陈学明.国外
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新编(下册)[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