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摘要:晚年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关涉

2013-10-22 01:05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摘要:晚年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关涉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晚年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关涉马克思与
  

摘要:晚年恩格斯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即关涉马克思与哲学关系理解问题。对哲学史上此问题三次重提的历史背景考察下,发现这一问题至今仍然处于被遮蔽的状况。在马克思哲学向度之谜逻辑进路的文本梳理中,发现马克思经历了肯定哲学时期、否定哲学时期两个阶段。马克思自身哲学向度的变化给我们指认了其哲学是从实践出发的一种世界观,但解决现实问题要通过实证科学。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向度;解读

一、有与无:哲学向度考察的历史背景

恩格斯晚年在《反杜林论》中有一个很有争议的结论,他说:“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而且不再需要任何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的哲学了。一旦对每一门科学都提出要求,要它们弄清它们自己在事物以及关于事物知识的总联系中的地位,关于总联系的任何特殊科学就是多余的了。于是,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仍然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其他一切都到关于自然和历史的实证科学中去了”。[1-p364]正是这样的话语给哲学界造成了一种景象:马克思哲学之称是不合法的,因为马克思主义不是一种哲学。事实真是这样吗?

在马克思文本解读中,常会引发马克思有无哲学的问题。在我们这个国度中,仿佛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常识。今天重提这个问题似乎不合适宜,然而当我们把视角直面当前哲学界有关马克思早已否定了的各种花样哲学(文化哲学、生态哲学、科技哲学、发展哲学等)的时候,以及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社会转型中现实问题,并着意要求其提供给人们哲学解答时,我们却发现马克思有无哲学问题即“哲学向度”问题长期被遮蔽了。

熟悉哲学史的人一定知道这不是新的问题,下面将从哲学史的角度来重新回返既往的“有与无之争”。纵观马克思与哲学关系问题在哲学史中的不断重提主要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恩格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提出:当时德国古典哲学已经终结,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德国哲学思想的正当继承,与此同步,西方兴起了反思理性的非理性主义阶段,马克思与哲学之间关系就成为了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凸现出来。

第二个阶段主要集中在第二国际时期,对于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主要有两类看法,一类认为马克思已经抛弃了“所有的哲学幻想”;另一类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缺乏,应该用康德主义、杜林主义、狄慈根主义、马赫主义等哲学来补充马克思主义,以此发展出了“以康解马”的解读模式。在主流哲学界还有一种认为马克思本身具有哲学性,典型为普列汉洛夫与列宁。在“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中,自德波林经布哈林到苏联教科书的确立,一致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列宁虽然没有明确直接地指认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但直接指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这样马克思与哲学问题被遮蔽了。在当时的非主流哲学界还有“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主要有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表述“马克思是一种社会理论” [2],柯尔施在上世纪20年代的一篇《马克思主义和哲学》中提出了“马克思有无哲学问题”即柯尔施问题1。柯尔施明确指认马克思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同时他还指出马克思有一个“反哲学”时期。理由主要有:一,反对的哲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资产阶级哲学;二,哲学有一个消亡的过程,如国家观一样,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才会消解。[3]

第三个阶段是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面对传统教科书与苏联意识形态瓦解后,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以及衍生出马克思哲学究竟是何种意义上的哲学再次提出。国内学界大势渲染如“法哲学”、“文化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等被马克思、恩格斯否定了的各种哲学再次复活起来。这一切正说明了我们对于马克思在哲学上革命性变革的实质性问题,依然没有深刻理解,故遮蔽的问题是总会跃显的。在这个已经争论了二十几年的问题中,我们依旧没有解决好晚年恩格斯提出的一个结论:马克思主义与哲学是何种关系?马克思主义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每当我们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会遇到一些质难“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一定在处理现实中要优于其它理论?”。他们还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给与一个有关现实的具体方案等,其实这种问题本身就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向度问题的错误理解所造成的。

二、是与非:马克思哲学向度演进逻辑

马克思哲学向度逻辑进路的考察,可以使马克思的哲学性的本真得以澄明。让我们先把马克思哲学是否是哲学的问题悬置,然后从整个发展逻辑来重新考察,最后试图明晰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

首先,肯定哲学时期: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大学期间笃信思想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力量的理想主义,其后加入青年黑格尔派时,在写给父亲的信中说:“我同我想避开的现代世界哲学的联系却越来越紧密了。” [4-P15]而且他还从应有出发建构法哲学理论体系,在马克思给父亲的信中透露他愿意研究哲学来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同时他还对自己的法学研究失败的总结中写道:“开头我搞的是我慨然称为法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也就是脱离了任何实际的法和法的任何实际形式的原则、思维、定义,这一切都是按费希特的那一套,只不过我的东西比他的更现代化,内容更空洞而已。” [4-P10]1837年的休养期间,马克思“从头到尾读了黑格尔的著作,也读了他大部分弟子的著作” [4-P16] ,并且从1839年初开始到1841年3月底这一阶段马克思选定了希腊哲学作了著名的“博士论文”,此时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寄托在哲学之中。到“莱茵报”时期,在德国哲学的地基上批判德国现实,在这里遇到了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以此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问题并转向唯物主义。对哲学态度仍然认为“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 [5-P121-122] 在写于1842年的《〈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马克思对哲学给予了高度称颂,提出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的说法,同时他还提出了“哲学真理性的证据”问题。在稍晚一些的《法的历史学派的哲学宣言》中,马克思批判法的历史学派的“实证”法学,而维护普遍的“理性”。[5-P99]

1843年《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退回到书房中,后又从科伦移居莱茵省小城克罗茨纳赫,留下了厚厚五卷本《克罗茨纳赫笔记》,开始运用唯物主义研究国家和法的问题的最初尝试,而且也为“历史之谜”、“社会之谜”的解决奠定了历史基础。与笔记同步写作了一部未完成的大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该文已经隐性透露了与哲学将要断裂的痕迹。正如恩格斯说:“马克思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得出这样一种见解:要获得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钥匙,不应当到被黑格尔描绘成‘大厦之顶’的国家中去找,而应当到黑格尔所那样蔑视的‘市民社会’中去寻找” [6-P409]。但是总体上马克思并没有批判哲学。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说:“德国的革命过去就是理论性的,这就是宗教改革。正象当时的革命是从僧侣头脑开始一样,现在的革命则从哲学家的头脑开始” [7-P9] “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7-P15]在这一时期马克思肯定哲学,并且哲学思想成为他思考问题的总的原则

上一篇:【论文关键词】存在→意象→概念→知识 【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