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都塞既是哲学家又是马克思主义者,(2)
2014-01-29 02:35
导读:二 从主张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断裂”出发,阿尔都塞批判了由卢卡奇开启的、当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他对苏
二
从主张马克思与黑格尔的“断裂”出发,阿尔都塞批判了由卢卡奇开启的、当时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占主导地位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他对苏联提出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口号进行了分析,指出这一口号的出现有一定积极意义,它实际上是为了解决某些确实存在的历史、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新问题,但从
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来分析,把“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并列在一起是不科学的,是混淆了两类不同的范畴,“社会主义”是个科学的概念,而“人道主义”则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采取的一种政策,它本身并不是科学理论,因此,阿尔都塞提出“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论断。
传统意义上的人道主义是在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贯穿于市民资产阶级新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费尔巴哈的一段话表明了这种人道主义的本质,他说:“现在,人重新在对自己精神的宏伟创造观察中感觉到自身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独立自主性,意识到自己在精神上的高尚优雅,意识到自己具有一种内在的、天生的、与上帝相似的东西,产生了对自然界的兴趣和研究自然界的兴趣,获得了观察的才能和对现实的正确观点……艺术和科学的精神只是表面上为否定性的宗教精神服务,它从宗教精神中创立了一个相反的原则,即纯粹人性的、自由的、自我意识的、博爱的、无所不包的、无处不在的、普遍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科学精神。这种科学精神使否定性的宗教精神遭到贬谪,把它从世界统治的宝座上推下来,把它拘禁在处于历史急流彼岸的那个狭窄领域之内,而自己则成为世界的原则和本质,成为新时代的原则。”阿尔都塞并不反对这种人道主义的传统,他认为,古典哲学的伟大传统就是在哲学体系中恢复了人认识的权利和行动的权利,使人成为认识的主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阿尔都塞反对人道主义主要是反对在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创立后的人道主义。他认为,人道主义强调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模糊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基本概念,削弱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性,使共产主义运动陷入混乱的状态,这样反过来实际上就是有利于资产阶级对工人的统治。
青年马克思的理论基础是关于“人的哲学”,他用“异化”来解释无产阶级的历史处境,提出“革命就是对异化所固有的逻辑的逻辑:革命就是至今手无寸铁的批判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武器。”从1845年起,马克思彻底清算了自己以前的信仰,从而创立了一门科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同一切哲学人本学和哲学人道主义的决裂不是一项次要的细节,它和马克思的科学发现浑成一体,“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远远超出了清算费尔巴哈的范围:它既否定现存社会和现存历史的哲学,同时又否定古典哲学传统并进而否定资产阶级的全部意识形态”。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首先是哲学反人道主义,因为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找不到“人”这个范畴的,我们看到的只是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社会形态、上层建筑等范畴。因此,我们可以就理论的严格意义而言,提出马克思的理论反人道主义的问题,并从中找到认识人类世界及其实践变革的绝对可能性条件,要做到这点,必须把关于人的神话打地粉粹。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那一天起,就遭到资产阶级理论家的猛烈攻击,以及有意无意地歪曲,无非是因为马克思证明了:人类历史是阶级社会的历史,是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历史,因而归根到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马克思揭露了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号召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因此,资产阶级想方设法要削弱马克思阶级斗争学说的革命性,把马克思描绘成一个对资本主义社会无害的哲学家,许多共产党人也附和统治阶级的论调,用“人”这一抽象的概念来削弱、反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阿尔都塞进而提出“哲学基本上是政治的”,哲学是政治在一定领域、面对一定现实、以一定方式的继续。每个人都本能地有一个世界观,世界观在理论的领域表现为哲学,哲学代表理论中的阶级斗争,而且基本上是一种政治斗争,哲学是以理论形式进行政治的干预的实践,这种干预一方面在于提出范畴,另一方面在于在理论领域内部在科学的东西和意识形态的东西之间划清界限。阿尔都塞说:“哲学上用词的斗争,是政治斗争的一部分。马列主义哲学,只有当它既为很‘学究气的’词语(概念、理论、辩证法、异化等),又为很平常的词语(人、群众、人民、阶级斗争)进行斗争,才能完成他的抽象的、严密的和系统的理论工作。”只要理论领域存在,哲学就存在,哲学斗争最后的争夺是世界观两大倾向——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对领导权的争夺。
在马克思创立历史科学以前,这一领域一直是唯心主义的天下,唯物主义被唯心主义统治着。马克思创立的科学,有史以来使我们能够认识哲学在理论中所表现的各种世界观,它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哲学,它提供了改造世界观的手段——阶级斗争。这样一来,力量平衡就被翻过来了,现在哲学中唯物主义能够统治唯心主义了。他说:“马列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在理论中代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人运动的结合中,正像马克思说的,哲学不再是‘解释世界’,属已或为‘改变世界’即革命的武器。”
阿尔都塞认为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十分正确,任何一种哲学,无论哲学家喜欢与否,都是有党性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地、毫不掩饰地宣称自己的党性原则,宣称自己是为工人阶级的阶级斗争服务的,它从来不像资产阶级哲学家那样,用“人的哲学”或“人道主义”来掩盖为资产阶级服务的本质,他说:“列宁曾经写道:‘政治是经济的浓缩表现’。我们现在可以补充说,哲学是政治的浓缩表现。”英国马克思主义者洛克指出,阿尔都塞理论体现了政治性原则,他的“反人道主义”应该在他主张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意义上来理解,阿尔都塞是因为他继承和坚持了列宁的哲学党性原则,而遭到他的一些对手的诽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
1980年11月阿尔都塞精神病发作,掐死了妻子,虽然免于刑事诉讼,但从此告别了理论界,很多人认为,阿尔都塞在理论上已经死亡。然而,随着阿尔都塞遗稿的面世,人们发现他的理论思维一直非常活跃,正是在遗稿中,阿尔都塞借助于对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及《论李维》的分析,提出了“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思想,对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作了进一步的阐明。
阿尔都塞指出马基雅维利以他的卤莽、孤独,以及对传统哲学家们的蔑视而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这种唯物主义与以往唯物主义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阿尔都塞以形象的比喻说明了“偶然相遇唯物主义”的含义。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并不知道起源、第一原理和目的地。他乘着疾驰的火车,坐在座位上,或者在车厢里来回走动与旅客聊天,他不能预测将要发生什么,碰上意外地、偶然发生的事情,不论是关于火车的,还是关于旅客和从车窗能看到的,收集无限的教训和观察到的东西。总之,他记录偶然相遇的事情,并不像唯心论哲学家那样,记录产生所有意义的起源、原理或者记录从第一绝对因中引出的结果”。这是在历史上被忽视的一种思想,从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开始,马克思是这谱系中最重要的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