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德国哲学在最近的两百年间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从绝对精神的自我认识到哲学的问题,有着漫长的道路,它的发展路程可能是即使目光敏锐的经典哲学家们也没有预料到的。在今天哲学被人们认为其自身应该承担更多的东西的时候,哲学学者的行为则拒绝了这个专业的推进动力。于是产生了很多怪诞的业余团体,证明不需要学院范围的指导,哲学同样可能生存。
注释:
①E.托琵西:《什么是哲学》中的《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哲学》,蒂宾根大学,1986年。
②L.彭特:《当代哲学中的哲学历史》,1991年。
③E.赫尔伯特:《哲学——一门基础课》,汉堡,1985年。(本书的这一版是作为哲学的一个项目来规划出版的,但是当人们想在其中查找一个关键词时,得到的却是毫不相干的东西。如果之前有过相关的知识,就完全可以抓住它在历史上的表述。这本书可以作为施耐德·巴赫的著作《哲学在德国》的翻版,而去当作教材是不合适的。)
④E.托琵西:《什么是哲学》中的《神话与科学之间的哲学》,蒂宾根大学,1986年。
⑤学术会议或者哲学的框架真的变得很棘手。公开举行的辩论,比如在W.棱茨(奥斯那不吕克)和莱纳·恩斯卡特(哈雷)之间的辩论,就几乎完全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哲学环境。(《哲学》1990年:W.棱茨《真理和发现》,莱纳·恩斯卡特:《对沃尔夫冈·棱茨的答辩》)
⑥E.瑟摩劳:《维也纳日报》(副刊),1989.12。
⑦P.辛格:《德国的沉寂》,1991.8.15。
⑧1992.12.10,在德累斯顿理工大学的哲学研究所上演,由教授托马斯·伦兹博士演主角,由克里斯托弗·德沫林博士和依瑞斯·昆策尔演配角。
⑨P.费耶阿本德:《回到方法强制》,1976年。
⑩P.费耶阿本德:《回到方法强制》,1976年。
(11)H.棱克:《什么是哲学》中的《实践哲学的前景》,蒂宾根大学,1986年。
(12)《哲学新闻》,1995.5。
(13)《明镜周刊》,1996年,26。
(14)特里·谢维尔:《巴黎的哲学咖啡馆是如此让人兴奋》,《南德报》,1996年6月29日。
(15)贝尔格用他的研究提供这个课题的入门《德国的哲学实践-应批判的库存》,爱森,1992年。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