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来自层次的证明”表明科学是一个整体的事业。从培根和笛卡儿开始,直到维也纳学派和波普尔,哲学家从前一直把单个命题作为科学检验的理论单位;蒯因首先提出了整体主义,即,科学检验的单位不是单个命题,而是理论系统;亨普尔接受了这一点,提出了“理论网”的整体检验模型;库恩更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范式才是科学家评价和选择的理论单位。“来自层次的证明”显然往前又走了一步:研究世界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科之间也存在某种相互支持和证明的关系。比如,遗传学的研究导引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DNA分子结构的破解)反过来以某种方式参与了遗传学定律的证明。
6. 总结
休谟在讨论知识基础问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些非常高的要求,挑战了一些我们通常从不挑战的知识前提。他和笛卡尔一样,希望为人类知识提供绝对坚实的基础。在达不到这些要求的时候休谟一下子退回到了常识和习惯,认为人类知识的基础就是常识和习惯,这种认知选择显然是错误的。动物、原始人和常人的确也会作归纳,这种归纳的确是以恒常关联或习惯为基础的。科学恰恰是要找到其中深层或系统的因果联系机制,以确定我们到此为止观察到的“恒常关联”是否有因果依据,是否能够得到证实。我们认为,在科学知识和常识习惯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区别。作为人类知识的最佳形式,科学肯定不是以常识和习惯为基础的,它一定高于常识和习惯,它的基础不会完全是心理的,而是有系统深厚的事实基础。
有些问题,比如 “为什么每一个其存在具有开端的东西都有一个原因这件事是必然的?”,“大爆炸以前世界存在什么?”,等等,是处于世界存在边缘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知识关注的是世界存在的主要或中心地带,我们完全可以忽略休谟问题中的那些最深层的提问。休谟的哲学至少还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不是像某些哲学家那样,用一套深奥复杂的概念体系来吓唬人,迷惑人。休谟通过简单的概念、朴实的语言和自然的分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休谟使我们认识到,知识的绝对确实性是不可能的。如果说笛卡尔和休谟等基础主义者是试图在面积不大但却绝对结实的地面上构建知识的高塔,当休谟发现这个基础并不存在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走向怀疑论,我们认为整个科学事业更像是捆绑在一起的许多大船,虽然每一条船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但是整个大船系统却是非常地稳定,因为这种捆绑能增加每一条船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中国大学排名
[1] 休谟,《人性论》,关文运译,商务印书馆,1981。
[2] 周晓亮,《近代: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英国哲学》,叶秀山、王树人编《西方哲学史》第四卷,2004。
[3]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 Hume, David, A Treatise of Human Nature, Oxford: The Clarenton Press, 1976.
[5] Hume, David, An Enquir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in The Empiricists, Anchor Books, 1974.
[6] Smith, Norman Kemp, 1960, Philosophy of David Hume, Macmillan.
[7] Copleston, Frederick, 1964,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 5, Part II Berkeley to Hume, IMAGE BOOKS.
[8] Skyrms, Brian, “Tractarian Nominalism”, Philosophical Studies, 40(1981) pp199-206.
[9] Perzanowski,Jerzy, “Some Ontological and Semantical Puzzles of Wittgenstein's Tractatus”,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Wittgenstein Symposium, 15-21 August 1983, ed. by Haller Rudolf, Wien: Holder-Pichler-Tempsky 1984. pp224-230.
[10] Hochberg, Herbert, 1986 "Causality and Generality in the Treatise and the Tractatus". Hume Studies, 12:1.
[11] Kant, Immanuel, Prolegomena to Any Future Metaphys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12] Kuhn, Thomas S., 1970,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2nd edi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3] Popper, Karl R.,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Hutchinson of London.
[14] Quine, W.V., 1965 "Epistemology Naturalized", in Ontological Relativity and Other Essays.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15] Broad, William & Nicholas Wade, 1982, Betrayers of the Truth: Fraud and Deceit in the Halls of Scienc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6] Wittgenstein, Ludwig, 1922,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translated by D.F. Pears & B.F. McGuinnes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1 edition, 1978 reprint.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