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基础(2)
2014-04-24 01:13
导读: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第四,毛泽东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时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天然的联系与区别。毛泽东指出
责任编辑:科教论文网
第四,毛泽东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时揭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天然的联系与区别。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由于其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缘故,就都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并且不是普遍的因素,而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由于现时的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新文化的一部分,是它的一个伟大的同盟军。”并且“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⑨]。同时毛泽东也指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是有区别的。因为,就整个社会来说,还没有形成这种整个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所以“现阶段上中国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既不是资产阶级的文化专制主义,又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是以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文化思想为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⑩]因此,我们不能把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宣传,当作了当前行动纲领的实践;把用共产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去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当作了中国民主革命阶段上整个的国民教育和国民文化的方针。
第五,毛泽东在阐述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时揭示了文化教育中继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毛泽东反复强调,为了使马克思主义这种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和新教育,一是应当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扬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创造的传统文化,为此必须“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11],既要反对国粹主义和封建复古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二是应当一分为二地对待外国文化,要坚决地反对帝国主义的反动文化,但不盲目排斥外国文化,而是努力消化吸收外国进步的文化,既要防止抱残守缺的关门主义,又要防止“全盘西化”和照抄照搬的文化教条主义倾向;三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必须着眼于“今用”和“推陈出新”,或者说,继承和吸收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12]。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的一系列理论建树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中国文化教育具体情况结合起来的产物,集中反映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和新教育的成功探索,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文化教育工作的指针,也为建国初期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做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准备。
;
二;;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的发展与实施
;
从1927年到1949年,经过22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终于在全国范围内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当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局势已经基本确定的时候,中共中央提出迅速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筹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由此拉开了创建新中国的序幕。新中国的创立以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建国论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制度。这一制度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又有别于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在文化教育上也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大转变,萌发出一种富于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新型文明。正如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时所指出的那样:“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3]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这个《共同纲领》在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起临时宪法的作用。其中确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与任务,规定了新中国政权机关的组织原则和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以及人民的权利与义务。在《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化教育的经验,为建国初期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教育确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根据《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政策的原则精神规定了新中国教育建设的总方针,具体部署了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方针、步骤和任务,从而保证了共和国教育从一起步时就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地向前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从历史文献的本来面目看,《共同纲领》中关于文化教育的政策和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规定的教育建设的总方针,实际上是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纲领的具体体现,但又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具有了更加完备的形态。归纳起来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教育的“方法是理论与实际一致,其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5]。
3)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应“提倡国民体育”;“应帮助各少数民族的人民大众发展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建设事业”[16]。
4)建设新教育的基础和途径是“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某些有用的经验,特别要借助苏联教育建设的先进经验。”[17]
5)新解放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必须坚决地正确地执行知识分子政策,防止一切排斥知识分子的现象。旧学校的教职员除个别反动分子外,都继续留用,并设法安置失业知识分子和失业知识青年。要执行维持原有学校,逐步作可能与必要的改善的方针。不允许发生大量停办学校的错误和破坏学校设备与房屋的行为。新解放区学校安顿以后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师生中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逐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对于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应采取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同时,不论是新解放区还是老解放区,都应在可能的条件下设法改善教育工作者的物质待遇和政治待遇。教育工作者本身也应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完成自己光荣的历史使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