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有,还是无”断想(4)

2014-05-12 01:10
导读:基督教上帝是最高存在,而非虚无。最高,表明他是绝对存在、纯粹存在。印度宗教和哲学忽视做人处世的道理,只讲个人独处解脱修行养性,很少涉及社

基督教上帝是最高存在,而非“虚无”。最高,表明他是绝对存在、纯粹存在。印度宗教和哲学忽视做人处世的道理,只讲个人独处解脱修行养性,很少涉及社会大众、民生幸福、现实关切、国家集体、物质福利。佛教也讲人和万物众生的关系,但较少涉及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佛教的众生平等和六道轮回,没有人的独特地位和价值。人与众生、人与万物齐一(庄子齐物论)。基督教却独标人的尊严,以人为万物的尺度。这是佛教的虚无哲学所缺如的。西方“存在”哲学的“有”和“存在 ”,包含了差别和殊异的存在。佛教有得道高僧可以穿墙而入,视高墙门窗若“无”,这算是熟视“无”睹!这个“无”字好生了得。恰如中国医学的肾肝阴阳火水气血针灸穴位并无解剖学的实际部位,不是实有,乃是虚无。
承认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必然规律,这是西方哲学和宗教有别于东方的地方,也是西方科技发达的原因。托马斯说,上帝决定某物成为必然的,而其他一些成为偶然的,为的是提供宇宙的运动机制。佛教却讲因缘际会,否认客观规律,否认必然,一切皆属偶然,因此世界不可认识,不可言说。对自然现象,若要勉强解释,便只能用否定的方法,即遮诠,以“非、不、无”否定一切概念,说实相真如是非此非彼、非大非小、非垢非净、非实非虚、非南非北、非往非来、非今非昔、不生不灭,不来不往,不一不异,不变不动。此乃般若、本觉、然智。这模糊哲学太模糊,使你两手空空。
佛教常用否定概念分别的方法描述涅槃。这境界即遮诠。佛教的“中道原则”是“不生不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乃否定两极端的遮诠。其消极作用明矣。遮,否定也,否定诠释也。那是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空无边处、无识无边处、无无所有处、无非想非非想处(简直是想入非非)、无此世无彼世无日月、无来无往无去无死无生(什么鬼地方?)、无依无存(无依无靠、无法无天、暗无天日)。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虚无哲学的灭谛要人止息烦恼,混淆是非有无大小的差异,名为涅槃,指不死无生,无病无恼,解脱清净,却窒息全部生命活动。这是根绝人的情欲,和海德格尔的“烦畏死”论迥异。佛教的涅槃不是物质状态,不在任何时间、空间中,不是始,不是终,不是来,不是去,不是生,不是灭,不依赖于任何条件。语言、文字、概念和范畴不能把捉。当然人们也可以用肯定的范畴表述涅槃,称之为寂灭、清凉、清净、真实、无上安乐,但这类表诠只是强名。它不同于基督教“我是自有永有,我是阿尔法,我是奥米伽”。佛教把虚无、不、非有、否定的思想发挥到了无以复加的极致。可到头来你什么也没把握,空空如也。难道这就是人生?这其实是人死人亡。

四 中国禅佛教中的“无”
西方基督耶稣传讲人生八福,佛教却轻蔑和贬低人生,传讲八苦。佛陀少为太子,锦衣玉食,但精神郁闷,见烈日炎炎,农夫犹耕,胼(pian0 手胝(zhi)足,汗流浃背,乃心生恻隐之痛,竟得出“诸受皆苦”的大道理。可是我觉着,人生有苦也有乐。感官所及,并非全是痛苦。我认为,人生不是苦,而乃乐也。佛教说人生有苦也有乐,苦乐不离,乐亦是苦,乐不能独存独享。可是,难道苦不也是要依附于乐么?“苦乐不相舍弃,是故一切皆苦”,但也可由此得出“一切皆乐”的结论。汗流浃背,呼哧呼哧,也有乐趣在焉,又遑论劳动致富不是福?!说“乐其实也是苦”,对!可“苦其实也是乐”。你可以说诸乐无常,转瞬即逝,本质是苦,但你也可以说,诸苦无常,转瞬即逝,本质是乐。苦尽甘来,从哲学上说,乐是本体,是“有”。苦依附或附着于乐。
佛教遁入空门。佛教禅学的正法眼藏,涅槃妙心,认为实相无相,只能教外别传。“诸法实相者,心行言语断。无生亦无灭,寂灭如涅槃”。中国禅宗甚至拈花微笑,棒喝,挤眉弄眼捏鼻子,不落言诠。西方哲学认为语言是存在的家。这里的语言language既包含口头语言speech,也包含书面语言writing,肯定不是不摇头、不点头、不置可否。哲学研究“存在”所经由的途径是语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佛教禅宗鼓吹虚无主义,取消二元对立,取消有无上下左右生死饥饱冷暖寒热是非好歹正邪美丑,等等分别。《景德传灯录》云:“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何为污染?但有生死心(的确吾人不该生为革命路线而战斗死为革命路线而献身。但这不等于说不该晨练保健看医生),造作趋向,皆是污染。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这种莫管他人瓦上霜,见歹徒行窃闭上眼睛的人几乎每天都有),无取舍,无断常(毫无正义感),无凡无圣,非凡夫行,非圣贤行,是菩萨行。(这菩萨不食人间烟火,不管好歹是非?)”这和中国学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破红尘”,可是化为一体啦。上个世纪,河南信阳地区饿死100万人,无人反抗。多好的老百姓啊!“平常心是道”。可是若按平常心,该起来反抗才对。
这简直就不是道“德”。不分好歹,墙上草,随风倒,和稀泥,无法制,八级泥瓦匠,不点头,不摇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少说为佳,明哲保身,这的确是小聪明。可这哪里是平常心、大智慧呀?平常心应当知道花开景明、光昌流丽。德国人没这种事不关己的平常心,他们见怀揣平常心的华人购物乱插队加塞,乱扔烟头,就管。这是他们的另类“平常心”平常心是道。道是逻各斯,逻各斯就是存在而不是虚无。逻各斯有是非观念/。
中国和印度佛学以无为本:无住为本、无相为体、无念为宗。本体居然“无”,这不可思议。把无念的原则贯彻到底,就是一行三昧:“一念相应,顿超凡圣。无不能无,有不能有,行住坐卧,心不动摇,一切时中,空无所得。”所得为空无也。无不能无,有不能有,生不得生,死不得死,这是什么境界!禅宗不立文字,呵佛骂祖,对空比划,旧诗词“无言”独上高楼。但西方哲学是太初“有”道。“无”道的乃是昏君。佛教把“有”“无”的差异最小化,庄子齐生死,后来的“无差别境界”,乃是取消世界的存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东方的虚无哲学和西方的重实有的哲学的差异,不仅在于西方有些哲学讳言虚无,侈谈存在,而且在于西方从实有或存在出发讨论虚无,而不是把虚无本身当作元点、基础和轴心。虚无不是起点、起始和源头。佛教则反是。在东方,实有、存在是虚无的陪衬、烘托或背景,哲学的主角是虚无。在西方哲学中,虚无甚至不是背景和讨论的起点。海德格尔和萨特把虚无当作实有的辅助和陪衬。
上一篇:事物的本质是什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