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5)

2014-05-14 01:10
导读:从现象上来说,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病变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当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诸如:现代生活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们为满足自身的

    从现象上来说,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病变有相当一部分是与当今高科技的迅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诸如:现代生活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们为满足自身的欲求,利用现代高科技为人类提供的有力手段,无限度地向自然界索取各种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从而严重地破坏了地球的生态平衡。而现代高科技提供的方便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养成一种浪费性的消费习惯。这种生活消费习惯,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资源和财富,而且制造了大量的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从而严重地污染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污染,生态平衡的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气候反常,旱涝风雹灾害的频仍,怪病恶疾的孳生蔓延  ,它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和无穷的烦恼。人类依仗着高科技,加速了对自然的征服、控制和支配,同时也正在更快速地受到自然的强烈反抗和报复。
    无可怀疑,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条件等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因而现代人的平均寿命也大大地提高了。然而,如果人们不能有效地解决生态平衡和环境污染的问题,那么不仅能否长期保持现代人的健康长寿将是个问题,进而更为严重的是必将贻害子孙后代,大大缩短整个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历史。这也是今天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迫切、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现代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随着现代通讯手段的发达,缩小了地球世界,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涉或交往为电话、电报、电传、传真、电脑所替代,因而也间隔了社会中人际间的直接感情交流。同时,在现代高科技提供的各种现代化生活手段的环境中,通过自动化设置,乃至电脑程序控制完全有可能为一个人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周到舒适,因而也为个人封闭式(孤独)的生活方式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如此种种,进一步加深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孤寂症的蔓延。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现代生活对于高科技和人为环境、手段的过分依赖,造成了一种人们所始料不及的现实矛盾,即: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越来越强大,而同时适应自然的能力却越来越减弱。因此,只要人为环境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一点点小问题,都将使整个社会和个人生活陷于瘫痪。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时刻处于一种极大的不稳定和不安全感之中。
    现代生活的紧张节奏,造成人们生理上心理上的严重失衡。这也是人们所始料不及的。人类自己创造的现代高科技的广泛开发和应用,不单纯是一种征服自然的力量,反过来也成了控制和支配人类自身的一种强大力量。在精密、自动、高速的强制下,人只能听从机器或自动程序的安排,成为机器或程序的奴隶,生活变得紧张、机械和被动、单调乏味。这种人类创造力的自我"异化",使人们失去了越来越多的个体自我本有的种种主动和自由,由此生发了严重的自我失落感和对生活意义的种种迷惘。
    如果从文化根源上来分析,人们在现代生活中所经受的种种病变和煎熬,则是与现代人的价值取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其中,以无限度地追求物质增长和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二者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为深远。
    追求物质增长和生活享受已是现代人的主要人生目标,在一些人那里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在这样的价值观念支配下,一切都只是为了功利,为了纵情享乐。因此,自然和科技只不过是达到人们某种功利和享受的环境、资源、工具和手段,可以不顾一切后果地去利用它、攫取它。甚至于连他人也和物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资源或手段,是一种相互利用的关系而已。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被严重地扭曲了。这才是上述人与自然的对立和人与人关系疏远(或对立)急剧加深的深层根源之所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这里所说的以自我为中心包含着两个不同方面的意义。一个是指与上述追求物质增长和生活享受联系在一起的,即一般伦理意义上所谓的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它的膨胀将导致社会上的严重的人格危机。而且这种(外在的)以自我为中心,其结果却往往是落得个(内在的)自我失落。第二是指与自然相对的人类自我中心。它的膨胀则以为人类可以任意地控制和支配自然万物。其结果则如上所述,不断地、越来越迅速地遭受到自然的强烈反抗和严厉报复。又,诚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以人(我)为中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说是人的一种利己主义的自我陶醉。
    必须指出,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病变首先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联系,而同时也与一定的文化价值取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同样无可讳言的是,上述的种种社会病变,大都是与西方文化的某些基本观念、思维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有着直接的关系,而至少也可以说,它与盲目地、片面地理解和接受西方文化有关。
    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对防止和医治现代生活中的种种病变,大有可获启发之处和可借鉴之处。诸如:
    中国的儒、释、道三家,都十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思想。他们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互相依存,具有同根性、整体性和平等性。如《庄子·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儒家也因此倡导"仁民爱物",如宋代著名哲学家张载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正蒙·乾称篇》),着意强调万物与人为同类("与"),应当推己及物。理学的创始者之一程颢也说:"人与天地一物也"(《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同上,卷二),等等。汉儒以阴阳五行说大讲天人感应,其间附会于社会历史、政治、人事等方面者多为迷信之属,已经遭当时著名思想家王充尖锐而深刻批判(见《论衡》)。然其被吸收于医学中者,则成了中医重视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的重要基础理论。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的破坏或失调,可以说是人得病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反之,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是保证人的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体现于中医的治疗中,则无论是诊断还是处方,都首先参之以时令节气,乃至于严格到选择药材之产地产时。这种把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联系起来的观念,是完全符合事实的科学的理论。同时,这种观念也告诉人们,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必须要全力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环境。这在当今世界尤有其十分重要和积极的意义。此外,儒家还有许多关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节约消费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例如,荀况把"节用"与"御欲"联系起来,提出人们在生活消费中必须要有"长虑顾后" 的观念,而不应当任人之欲。那种"不顾其后",随意奢侈浪费的人,乃是一些"偷生浅知"之徒(见《荀子·荣辱》)。这是很有深远意义的见地。
上一篇:美学与流行文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