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

2014-05-27 01:08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道教医学的哲学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

道教医学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从其发生和发展来看,它肇端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在唐宋发展至鼎盛,是我国医学中的瑰宝。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道教医学,它显示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人物同源论是道教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道教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以其人生哲学和宇宙论为基础的。在道教学者看来,人与宇宙天地万物共同源于'炁','炁'者,'气'也,或称'无极'。葛洪在《抱朴子内篇·至理篇》中明确指出:'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陈抟说:'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濛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之前之面目。'(《玉铨》)人类模拟自然的一切手段,包括道教医学中提取药物的种种方法和治疗手段都是以人物同源论为基础的。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诠释之即为人法地而生,地法天而行,天的运行是循着道的,道便指自然,实际上是要求人'法自然',依照自然界的规律行事。道教医学认为'人是一个小乾坤',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天供人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人应顺应天地自然的关系和规律,使之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这样才能'长生久视',尽终天年,反之则灾害降临,疾痛丛生。

道教医学通过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研究掌握人体生命活动的变化规律,发现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常常影响着人体,会使人产生心理、生理及病理的变化。如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象被称为六气,正常时不会引起人们致病,若太过、不及或不应时,则成为六淫,影响到人体的调节适应机能及病原体的孳生传播,成为致病的因素,侵犯人体而造成疾病的发生,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不但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且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之中。葛洪曰:'夫五谷犹能活人,人得之则生,人绝之则死,又况于上品之神药,其益人岂不万倍于五谷耶?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犹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插其肉也。金丹入身中,沾沾荣卫,非但铜青之外传矣'。(《抱朴子内篇·金丹篇》)。这段话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向往。幻想人也能像某些自然物一样永世长存。

道教人生哲学提倡修道成仙,追求长生不死,这种信仰和理论促使其信奉者孜孜追求长生不老之药,并伴随'内以养己'的炁功,通过养生、避世、清心寡欲以达到祛病延年、强健体魄的目的。并在修炼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有关医药养生、祛病延年、保健强身的知识与方术,它包括了服饵外用、内丹导引等。在对不死之药的代代相继追求中,炼'仙丹'以求长生不老之药,服金石以求长生不老之道的风气曾炽盛一时。'仙丹'中所采用的水银、黄金、硫黄、铅等矿物类药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它的危害性,但道教医学中的外丹术却由此得到蓬勃发展,发现了一些新的药物药性,化合了一些新的药品,丹、膏、丸、散等药物层出不穷。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道教医学家专门收集记载了多种外丹烧炼方法和矿物药方、动植物药名。如孙思邈的'太一神精丹'就是利用磁石 (四氧化三铁)等氧化剂从雄黄、雌黄中制取砒霜的方子,是世界上用砒霜治疟疾最早的有效方剂。

道教医学崇尚内修外养,其内修摄养之术大多效法自然,如知龟鹤之遐寿,效其导引以延年,法其食气以辟谷。在内丹术中以自身的精、气、神三宝为内炼药物,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使在人体内形成能按一定经络循行状如鸡卵的有自我感觉的丹而致长生。内丹功法认为万物相通,天人合一,正如李道纯在《沁园春》中所说:'物皆虚化,形形相受,物物交参。'内丹融汇了服气、行气、导引、胎息等多种修炼方法,成为道教医学的一大特色,形成了一门玄妙高深的学问,古人多用以修炼成仙,今人则用以疗病延年,其中虽然有鬼神迷信之糟粕,但其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功效已被人们所接受证实。内丹术的形成也促进了中医经络学的发展,如宋代张紫阳著的《八脉经》就是一部划时代的经络学名著。

 

二、整体治疗的系统结构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自身也是精神与形体相结合的统一体,因此,人类自身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也需要顾及人和自然、人际关系、人体自身的精神和形体。道教医学融自然、人际关系、人之精神与形体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结构,治病时兼顾诸种因素,在中国医学史上可谓整体治疗探索的典范。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明确指出:'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命天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大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能行此道,可以长生。'在这里,陶弘景说明了外部环境,人的精神等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陈撄宁在讲静功注意事项时提出了十条:①环境寂静。②空气新鲜。③光线阴阳调和。④口味宜淡薄。⑤气候寒温适度。⑥食物营养适当。⑦隔离世缘。⑧寄情于自然。⑨注意身体姿势。⑩注意练功时间。这些注意事项即包括了人和自然、人际关系和人体自身等多种关系。

美国的查尔斯·帕纳蒂说过:'过去是医生医治身体,精神病医生医治头脑,教士医治灵魂。而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里,整体治疗的医生们需要承担所有这三项任务。作为病人将积极地参与医治,这在医学史上是第一次。接着,我们将检验新的精神--身体治疗法,这可能在你的一生中就会变成现实。'(《科学和技术23项突破》)在中国历史上,道教学者对精神--身体这种整体治疗的方法曾自觉或不自觉地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太平经》的作者提出了'以乐却灾法',要求'以乐治身守形顺念致思却灾'。作者对人的精神在治愈人体疾病中的作用十分重视,理由是:①世间万物皆以气相通,乐则相安无病。所以他说:'故元气乐即生大昌,自然乐则物强,天乐即三光明,地乐则成有常,五行乐则不相伤,四时乐则所生王,王者乐则天下无病,行乐则不相害伤,万物乐则守其常,人乐则不愁易心肠,鬼神乐即利帝王。'(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第1版第13~14页)在这里,作者赋予万物以喜怒的精神是其万物有灵论观点所主使,他提倡人与万物,人与人之间,人的自身都应和乐融洽,不相伤害,这样才能使万物遵循其运作的法则,人本身也不会因愁苦而患疾病。②万物与人,人与人,人体自身等若以喜乐之善气相通,就可以通达神明,从而长生久存。《太平经》的作者对人体疾病的产生作过多方面的探索,一是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有神住其中,神在即无病,神去即有疾。例如《太平经》作者多次谈到守一法,既要求人们了知'一'为'道'之根,万物之源,命之所系(包括人与

上一篇:试析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