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为一种创作风格的“后现代”(11)

2014-06-09 01:16
导读:每个人的审美生存方式﹐作为技艺﹐都显现出它的非常明显的具体性、独一无二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化约性。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只适合于他自身的生存美

  每个人的审美生存方式﹐作为技艺﹐都显现出它的非常明显的具体性、独一无二性、不可取代性和不可化约性。一个人只能有一种只适合于他自身的生存美学。生存美学要靠每个人自己所总结、体会和贯彻的生活技艺来实现。

  福柯在1982年一月27日的法兰西学院讲稿中﹐特别强调了生活艺术及其风格的技巧性和技艺性。他说﹐生活的艺术(l'art de vivre)的希腊原文﹐本来是生活的技艺(tekhnê tou biou)(Foucault, 2001: 121)。这就意味着﹕作生活中所训练和积累的生活艺术﹐包含着非常实际和具体的技巧和技能﹐同时又势必包含着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和体会的经验因素。这样的生活技艺﹐与其是教育性的﹐不如是批判性和纠正性的﹔与其是指导性﹐不如是实际操作性﹔与其是一般性﹐不如是具体性(Foucault, 2001 : 121-122)。

  生活是一种艺术,生活在本质上是美的,但人类生存和生活之美,要靠每个人,作为本身生活的主人,在其自身的生存实践中,进行持续的精雕细刻、发现和创造﹔同时,还要靠自身在生活实践中,从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进行认真的自我教育、熏陶、培训、操练、充实和耕耘习作,对自身的经验进行细心体会、斟酌回味和鉴赏加工提炼。这就是古希腊罗马时代人们所说的"自身的实践"(pratique de soi )。按照古希腊对'自身的实践'的理解﹐是要求人们针对不同的生活环境,根据环境所给予的条件以及提出的挑战,凭借自身的想象力、意志以及潜在的能力,坚持反复地在亲身的生活历程中﹐进行各种学习和生活实验,接受多种类型的实际教育,并对自身的经验,进行不停顿的总结、细嚼慢咽、消化吸收和反思,加以验证补充和提升,给予修饰和完善化,从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克服缺点和罪恶,从身体、精神、思想、情感、欲望和风格等各方面,进行多方面的训练,反思加工,精益求精,一再地突破原有的界限和水准,尝试冒险进入新的境界,以致达到福柯所说的那种状态:使自身,通过亲身的经验本身,从所谓的"主体性"框架中,从原有的自身形态中,对自身不断地实现"自我拔除"和自我改造,实现生命本身的连续逾越和自我更新(Foucault, 1994: IV, 43)。生命之美,就是通过这样的"自身的实践",在时时刻刻的创造气氛和环境中,经历往返探险和藏匿显露的游戏活动,以动静结合,重迭相异和正反双向循环转换,经受蜿蜒沉浮曲折的复杂伸展过程,在自身的生活行程中展示表演出来。

  所以﹐将生活当成一种'自身的实践',包含两种重要意义。第一,它强调生活的审美意义取决于自身的实践﹔充满审美意义的生活是自身进行艺术创造实践的结果。第二,它强调审美生存在实际生活中的不断创造性及其一再更新的生命力﹐显示审美生存的具体技巧性和活动操作性。

  这就是说,生活之美并不是自发地产生和表现出来,它是作为生活的主人的自身,通过在其生存中的创造性的实践的产物,是自身在既有风浪、又有宁静,既充满艰险、又乐趣无穷,既单纯质朴、又浪漫曲折的生活历程中,进行不同类型的超越活动的结果;同时,它又紧紧伴随着、并活生生地体现着自身的创造活动过程的始终。所以,生活中的美及其价值,决定于各个不同的自身的实践过程及其技巧。福柯所总结的生存美学中的'自身的实践',就是根据对于生活的这种理解而提出的。

  生活之艺术性和它的美,主要是通过生活过程中所呈现的风格(le style)。生活风格(le style de la vie; Life Style)是生活艺术性和审美性的流露和展现﹔生活风格其实就是最好和最灵活的生活艺术,也是形塑生活美的最活泼和最生动的场域。

  在人的生存中,人们可以选择多种方式,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和审美陶冶。现实的生活过程及其实际条件,特别是个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所受到的教育以及自身固有的能力﹐都为人们处置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关系﹐提供各种可能的方式,也为人们实现何种生活方式提供广阔的可能性。不同的人,面对自己生活的过程及其实际条件,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展现出各人不同的实施风格。生活风格是生活方式的最敏感的表现形式﹐也是个人自身精神状态及其审美能力的直接呈现。正是在面对各种可能性的选择思索和行为中,体现了不同的人的生活风格和生活方式。在生活风格中,展示了不同的人的身体表演艺术及其心灵内涵的深度,呈现出不同的人的心路历程及其生存经验的沈淀结构的复杂性﹐同时也考验了人们在不同场合发挥个人能力及其个人内在精神涵养的表达技巧性。人们的生存经验越丰富,阅历越曲折,反思世界的能力越精细,内涵世界越密集重迭,其生活风格就越浓缩艺术美的特点。所以﹐一个人的生活风格是他的身体和心灵结构的外在表演形态,也是他的历史和现实生活态度的综合体现。

  福柯的一生是在创造和叛逆的双重游戏中渡过的:只有叛逆,才能有所创造;只有创新,才能彻底叛逆。他之所以把创造和叛逆当成「游戏」,是因为他首先将自身的生活和创作活动当成艺术,把生活和创作当成艺术美的创建、鉴赏和再生产的过程,因而也把自己追求美的独创性生活过程,当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目的自身";也就是说,他把欢度自己的美好生活,当成不可让渡和不可化约的、高于一切的'绝对'本身。正如他自己所一再强调的,生存的真正目的,不是别的,而是纯粹为了自身,为了自身之美和自身之快乐和愉悦。人的生存的真正价值,就在于为自身创造各种审美生活的可能性,使自身在不断创新的好奇心的驱使下,经历各种生活之美,推动生存美本身,跨入广阔的自由境界。但是,美的生活并非只是轻松愉快的享受过程,而是充满着冒险、困苦、失败和曲折的历程。在他的心目中,'美'是悲剧性和喜剧性的巧妙结合;或毋宁说,悲剧的价值高于喜剧的意义。

  尼采在他的"悲剧的诞生"一书中说过,太阳神,作为伦理之神(als ethische Gottheit),要求它的信奉者'适度',并为了做到恰当的适度,强调要有自知之明。所以,在审美必要条件之旁,太阳神提出了'认识你自己'和'别过分'(Nicht zu vie)的戒律﹔不然的话,"自负和过度(?berma?)就被认为是太阳神以外的势不两立的恶魔,甚至是太阳神前泰坦(Titans)时代的特征,是太阳神外野蛮世界的特征" (Nietzsche, 1982: 33-34)。在对于悲剧的美的追求中,福柯,这位甘愿充当尼采在当代世界的最疯狂的追随者,如同酒神那样,遵循他的祖师爷希伦(Silen)的教导,宁愿痛苦连绵不断的悲剧生活,也不过多沉醉在幸福的甜蜜历程中。为此﹐福柯一再地试图探索生命的极限。

上一篇: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