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作为一种创作风格的“后现代”(9)

2014-06-09 01:16
导读:正因为这样,作为可能性的后现代主义的自由,是不拘于形式、同时也不追求形式化的创造风格和生存方式。虽然一切形式都同内容紧密相连,形式有时也

  正因为这样,作为可能性的后现代主义的自由,是不拘于形式、同时也不追求形式化的创造风格和生存方式。虽然一切形式都同内容紧密相连,形式有时也为内容提供积极的存在方式,但是,后现代主义者总结了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发展经验和教训,透彻地看到了各种形式的消极性质及其对于自由的限制。后现代主义者为了摆脱传统文化的限制,宁愿牺牲形式中的积极因素,把追求形式和各种形式表现看作是否定力量加以抛弃,以便在丧失形式和脱离形式的各种自由可能性中,最大限度地维持不断创造和不断更新的可能性状态。没有形式的更新和创造,虽然是脆弱的,经不起时空的摧残,但这是处于纯粹自然状态中的自由更新和创造,是成为各种可能的形式的「前形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后现代主义为了永远处于自由中,只要求自己的创作风格,成为「前形式」、而避免成为这样或那样的形式。

  总之,作为可能性的后现代主义的自由,乃是思想意识的范畴,也是风格化的思想和情感。它是不可捉摸的,然而又是最有潜力和最具现实化可能性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说,现代主义者所追求的可能性,作为各种自由,永远是属于未来的,永远是待发展和待新生的。李欧塔在谈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精神时说:「艺术家和作家们没有规则地工作,而且是为了实现未来即将被实现的那些原则。......后现代主义是先于未来的未来的一种悖论」(Lyotard, J. -F. 1988b: 27)。简单地说,作为可能性的后现代主义的自由,实际上是预先在自由创作中实现未来的可能性,但同时,这种预先实现的未来又不完全限定在正在进行的后现代主义创作中。因此,这是正在被实现的一种充满着悖论的未来。后现代主义者既不愿意肯定现实、也不愿意肯定未来。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如前所述,它的复杂性首先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它的不确定性是它本身,作为集社会、历史、文化和思想心态的因素于一身的复杂新事物所固有的性质。而后现代主义的内在性质的复杂性,又使它具有不可界定的性质。现在,当我们探讨创作风格的时候,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其不确定性的特征。

3 福柯的特殊风格

  在福柯的一生中,始终体现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生活风格,因为他认为,生活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的艺术性﹔人类生活之所以优越于其它生物的生存,就是因为人生在世,始终都有可能成为充满创造精神的艺术作品。尼采早就说过:"…且让我们如此地设想自身﹕对于艺术世界的真正创造者来说,我们已经是图画和艺术投影,而我们的最高尊严就存在于艺术作品的意义之中﹔因为只有作为审美现象,我们的生存和世界,才永远有充分理由"(…wohl aber dürfen wir von uns selbst annehmen, da? wir für den wahren Sch?pfer derselben schon Bilder und künstlerische Projektionen sind und in der Bedeutung von Kunstwerken unsre h?chste Würde haben - denn nur als ?sthetisches Ph?nomen ist das Dasein und die Welt ewig gerechtfertigt...)(Nietzsche, 1871. In Nietzsche, 1980: I, 40)。

  生存美学的提出,意味着福柯将生活和人的生存,当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实践。这就是说,生存和生活,在本质上是美的。

  福柯说,在古希腊时期,有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曾经希望把人的生活看成为一种艺术作品,把生活实践看作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一种自由的风格'(un style de liberté)(Foucault, M. 1994: IV, 731)。但随着基督教道德在西方人生活中的渗透,古希腊那种生活理想已经不再存在了。至于现代社会形成以后,由于功利主义、实证主义以及各种各样的经验主义思想的泛滥,生存的美学的实践方式,几乎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人类生活不只是展现了艺术和美的多彩风格,而且,也不停息地推动着生存美的自我创造过程本身,因为人的生活本身,一方面是具有审美超越本性的人自身对于美的渴望和追求,另一方面也是生存美本身的一种联绵不断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更新过程。人类生活一旦失去美,就剩下干枯的形式和框架,就同没有生命力的泥沙一样,任凭其周在世界宰割和摆布,或者,等候他人当做一种工具或手段来使用。人的生存不同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生存方式也不一样,所有这一切,决定性的因素,就在于审美超越的不同表现程度。正如我们在前面一再说的,人的本性就是倾向于审美超越,并以审美超越而实现人自身及其生活环境的双重提升和更新。人是这样的生存物,它自身的生存及其审美价值,决定于人及其环境的共时互动的审美改造活动。人离开了审美超越,就不再成为人;审美超越能力及其实施程度,决定了不同的人的生存价值。但对于人来说,只是实现人自身的单方面审美改造,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同时地实现人同其生存世界的双重审美改造,才有希望使人的生存显示其审美意义,同时也呈现出其个人审美生存的唯一性。也就是说,人自身的的生存及其审美性,离不开其生存世界的审美性及其审美改造工程。这一切,都需要人自身在其实践中,完成对其自身和对其生存条件的双重审美改造。

  在这一方面,福柯深受海德格的深刻影响。海德格在探讨生存的审美超越的性质时指出:审美是"人生在世"(Sein-in-der-Welt)本身的本质性活动。海德格说:人是这样的存在者,他"向来是以在世界之中的方式而存在的存在者"(Heidegger, 1986[1927]: 53)。"人生在世"这个概念本身,已经明显地表示了人的生存同他的生活世界之间的不可分割性(Ibid. : 53-55)。所以,审美,作为人的生存的本质性活动,势必将人自身同他所生活的世界一起进行审美改造。在这个意义上说,审美,是对于使人同其生存世界分割倾向的一种抗议和超越,同时又是为了实现这种超越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

  正因为这样,生活之美并不只是局限于自身范围内的创造过程,而且,也呈现在自身与他人、与他物的相互关联的创造游戏活动中。因此,希腊化时代的斯多葛学派的思想家们,经常在他们的对话和著作中,讨论处理自身与他人的关系的艺术,同时也探讨自身与周在世界的完美关系的艺术,探讨生活和创作风格的问题。他们主张待人宽而不慢,廉而不刿;对于许多生活问题,常与朋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交流心得经验,共同提升(Foucault, 2001: 169; 185-191)。关怀自身和善待他人,这是一种生活的技巧和艺术。正因为这样,福柯为了探索美的生活风格,深入研究了'生存的技术'(technique d'existence) 或'生活的技术'(technique de vie) (Foucault, 1994: IV, 215-216; 430; 463; 671)。

上一篇:当代西方哲学的基本论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