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哲学论纲(1)(4)
2014-11-25 03:00
导读:正因为具有大观视角,所以《红楼梦》才有许多独特的发现。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泥浊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
正因为具有大观视角,所以《红楼梦》才有许多独特的发现。贾宝玉发现世间有两种世界,一个是以男人为主体的泥浊世界;一个是以少女为主体的净水世界。他所努力的是站立在泥浊世界的彼岸,保持“玉”的灵性与真纯。贾宝玉的眼睛不是肉眼,而是天眼、道眼,所以他才能发现一个遍布整个人间而且就是你身边但肉眼看不见的诗意世界,这就是贵族少女和丫鬟们所构成的女儿国。在他的意识与潜意识里,这些诗意生命,正是世界的本体,历史的本体,其重要性连佛陀与元始天尊都难以企及。《红楼梦》之所以是伟大的悲剧,正因为它是诗意生命的挽歌,把最有价值的诗意生命毁减给人们看,便构成深刻的伤感主义悲剧。
ヒ舱因为《红楼梦》具有大观的眼睛,所以才能“由空见色”——用佛眼观照色世界,也才能看到色空:色世界的虚妄,色世界的荒诞。跛足道人的“好了歌”,是哲学歌,是荒诞歌。泥浊世界的主体(男人)都知道“神仙好”,但他们什么都放不下,主宰其生命的只有金钱、权位、美色等等。他们生活在泥浊之中而不自知,是因为他们只能以“差”观物,以功利的肉眼观物。与此不同,那些天眼道眼却发现你争我夺的“甚荒唐”。这就是说,由色生情,传情入色,产生悲剧;而因空见色,知色虚妄,则产生荒诞剧。而所谓的“因空见色”,便是用空眼即天眼、佛眼来观看花花世界。《红楼梦》看世界、看生命、看人生,全然不同凡俗,就仰仗于大观哲学眼睛。王国维虽然道破《红楼梦》是宇宙的、哲学的,却没有抓住这个宇宙视角,因此也没有发现《红楼梦》的荒诞意蕴,仅止于谈论悲剧,这不能不说是这位天才的局限。
ス赜诖蠊垩劬Γ笔者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经论述过。这里须作一个重要补充的是,《红楼梦》除了具有“大观”视角之外,还有一个读者也许尚未注意的“中观”视角。说没有佛教的东来,没有禅宗,就没有《红楼梦》。从哲学上说,就是《红楼梦》具有佛教特别是禅宗的中观视角。所谓中观视角,乃是大乘佛教的一个重要学派——中观学派的一种哲学观。早在公元2-3世纪,佛教大师龙树及其弟子提婆就创立了中观学派,龙树自著《中论》阐释了中观学说。这一学说认为:万物“自性空”而又“假名有”,这两者是统一的。“自性空”就存在于“假名有”之中,两者相互依存,这种关系便是“中道”。用假有性空的道观点作为观察世间万物的视角和处理一切问题的原则,就是“中观”。“中观”的核心意思是说,世间万物的空与有,无常与常,各是矛盾的一边,观照主体不应落入一边,偏执一方。这一中观学说后来与大乘如来藏、般若智慧,成为禅宗三大思想来源。慧能的“不二法门”,其源头之一便是“中观”视角。曹雪芹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便是打破两极对峙的中观视角。中观与大观相通,只有在大观的眼睛下,才有处理现实问题的中观态度。大乘佛教的中观方法以及把这一方法发展到极致的慧能不二法门,便成为《红楼梦》的哲学基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从《中国哲学史》
期刊看中国哲学的发展趋势
“述而不作”的方法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