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

2014-11-25 02:57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提 要:国内以往关于实践的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并没有对人
提 要:国内以往关于实践的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并没有对人的主观世界的不断超越和提升过程进行必要的关注和研究,这是因为没有对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加以真正的理解、继承和。从个体生成论的角度来看,实践无疑是人的实践,因而在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的同时,也具有现实主体性及其通过不断生成过程具体体现出来的超越性。在于,这种作为实践的最基本特征之一的主体超越性,究竟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本文认为它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1、对主体蒙昧状态的超越;2、对基本生理-心理需求的超越;3、对主体-客体对立关系的超越。只有从社会个体生成论出发,充分重视和研究实践的主体性及其超越性特征,才有可能突破传统哲学的藩篱,使哲学研究跟上的步伐、为人类的社会实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实践,主体性,超越性,生成性,社会个体生成论

众所周知,就实践哲学而言,马克思通过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实践哲学所谓的“主奴关系”进行了彻底的颠覆,从而使后来的一部分哲学家、特别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开始重视“社会”[2]实践所具有的改造世界和验证认识结果的真理性的功能。其实,从西方哲学发展脉络和基本学理的双重角度来看,马克思这种做法不仅通过着重探讨社会领域,实际上开拓了“实践哲学”的崭新视域,同时也使西方哲学开始从新的角度具有了进一步演变发展的可能;而且,虽然后者迄今为止作为可能性并没有完全得到具体实现,但却更加重要——这突出表现在马克思对处于社会实践过程之中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充分重视之上[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不过,综观马克思以后的实践哲学发展历程、特别是其在当代中国哲学界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不论出于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各种、还是由于功底的欠缺[4],大部分哲学研究者虽然已经开始通过论述“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本体论”等等,努力从哲学高度对新的社会实践领域进行新的探讨和研究,并因此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和较大进展,但基本上都没有对社会实践所具有的主体性维度、特别是其超越维度予以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进行系统研究了——即使对此稍有涉猎,也几乎只是以“社会实践既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一语带过、或者用并不清晰的所谓“主体性原则”加以表示,至于现实的社会个体究竟怎样通过社会实践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这种改造有哪些具体表现、成就或者结果,则语焉不详,似乎没有必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论述。

我认为,我们今天之所以面临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许多研究者并没有通过把握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全面地理解和继承马克思有关“实践”和“人”的论述,因而也不可能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发展,真正全面正视“实践”对作为现实社会个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更不用说从哲学高度对这种改造的主要方面进行认真的探讨和研究了——其结果是,这种做法不仅根本无法满足今天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向哲学研究者提出的要求[5],甚至往往无法“自圆其说”、几乎总是在自己的研究论述过程中不时出现“捉襟见肘”的局面[6]。那么,怎样克服这种局面呢?

在我看来,我们只有通过真正地对待和研究马克思关于以“实践”为基础的“人”的观点,在正确继承的基础上予以科学的发展,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其“哲学的革命”,真正把社会实践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过程及其诸方面、特别是把主观世界因此而体现出来的主体超越性,纳入实践哲学的研究视野并予以科学的探讨和研究,从而具体揭示“实践”究竟是如何实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的。显然,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真正从理论上对马克思的观点有所发展[7],而且有可能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使我们的哲学研究真正发挥其作为“时代精华”所应当发挥的作用。

一、从马克思的实践观到社会个体生成论
上一篇:新世纪世界导弹核武器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