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实践的主体超越性——社会个体生成论的实践(6)

2014-11-25 02:57
导读:因此,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超越性”在这里根本不具有任何观念王国的意味,而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实践哲学研究所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不断动态


因此,我们可以直截了当地说,“超越性”在这里根本不具有任何观念王国的意味,而是我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实践哲学研究所必须正视和面对的、不断动态生成的“实事”。当然,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说它是“实事”,完全是从作为研究者所必须具备的“价值中立”(value free)态度出发的,而不是说它和客观物质事物一样、因而并不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实际上,尽管抽象地就一般的生、存、灭、亡过程而言,客观状态和主观状态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因为只有人才有意识地追求自由,所以,只有人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超越性,因而也才有可能自觉地引导这种超越性,不断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具体说来,我认为,虽然具体社会个体由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在其特定的社会实践对其主观世界所进行的改造过程中,会体现出各具特色的、具体的超越性,这些具体方面也都是我们在具体涉及某个特定时代的社会实践活动时所必须加以全面和深入研究的;但是,这显然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对它们进行一般的探讨,也不意味着我们只有在对所有这些社会实践活动都进行过“一网打尽”的详尽研究之后,才能对这些研究进行理论探讨和概括。我认为,我们可以仿效家采用“理想实验”进行学术探讨和科学研究的做法,通过以这种方式概括考察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实践过程,来非常粗略地[12]看一看现实社会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在社会实践的改造下,具体表现出来的主体超越性及其阶段。在我看来,我们可以把一个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或者层次,来概括地考察这种主体超越性的演变过程,即(一)、对主体蒙昧状态的超越;(二)、对基本生理-心理需求的超越;(三)、对主体-客体对立关系的超越。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一)对主体蒙昧状态的超越

首先有必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蒙昧状态”是在广义上使用的——它既表示现实社会个体对其所面对的事、物的茫然无知状态,表示其所具有的宗教迷信状态,同时也意指人们在现实生活之中一厢情愿地痴迷于某种事情的精神状态[13]。不过,作为现实社会活动的实践过程角度来看,这种超越首先主要表现为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的需要而进行的、对其所要改造的对象的理性认识过程及其结果,所具体体现出来的超越性——也就是说,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满足其直接的物质生活需要,通过具体的认识活动而取得一定的、与其改造客观世界紧密相关的理智性认识成果,从而使自己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使自己原来的“蒙昧状态”得到超越,甚至往往由于这种认识水平的提高而使自己生成新的精神境界。鉴于西方思想史、特别是西方哲学史和史已经对这个方面进行过相关的探讨和论述[14],我们在这里不打算、也不可能进行更加具体地探讨,只突出强调以下三点:

第一、这种对蒙昧状态的超越虽然具有提升主体认识水平的功能,但其最根本的作用却是为满足直接的生产和生活[15]需要服务,因而是主体接下来进行直接的物质生产和享受生活过程的基本前提。因此,仅仅为了获得纯粹的、绝对客观和普遍有效的真理,仅仅为了不断提高主体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而从“价值中立”出发排斥其现实的生产和生活需要,显然是“本末倒置”的观点。

第二、无论这种蒙昧状态从何种角度、在哪个领域产生和具体表现出来,其基本根源都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都是由特定的社会现实生活造成的。从这种意义上说,认真关注和科学地研究社会现实造成这种状态的具体机制、从而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改造这种机制而使主体的主观意识更加顺利地从根本上超越这种状态,而不是简单地以“科学”驱逐和代替“宗教”,不仅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根本要求之一[16]。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三、至关重要的是,由于现实主体通过具体的认识过程及其结果对这种蒙昧状态的超越,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所以,尽管在具体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始和整个过程中坚持客观的“价值中立”态度、进行静态的共时性都是必要的,但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把这个阶段与接下来的其他阶段彻底分离开来、进而孤立起来,而是应当运用我们上面所说的、把研究视角的历时性维度和共时性维度有机结合起来的,真正从动态生成的角度对它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和研究,从而既知其“来龙”,又有可能进一步看到其“去脉”。
上一篇:新世纪世界导弹核武器格局 下一篇:没有了